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只要是压力,就是不好的,就想摆脱,就想化解。我们想要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最好工作的时候没有deadline,没有老板的夺命连环call,考试的时候没有排名、也没有及格不及格,年终的时候没有各种考核,只需要发我们奖金就好。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是个特别害怕有压力的人,有压力的第一反应是逃,逃不掉的时候就盼望着这段给我压力的时间能赶快过去,甚至幻想我手中有一只仙女的魔法棒,轻轻一挥手就能让我把这个时期跳过去。
很幼稚的想法是吧,确是我的真实写照。而且一旦压力解除,我就会彻底放松下来,想着以后再也没有烦心事来打扰我了,心情特别好。可过段时间就会发现,总有麻烦在发生,总有问题需要解决。人生就像玩游戏,需要不断升级不断打怪,想停止,除非你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这样说很令人沮丧是吧?之前我也这样觉得,直到看到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3:与压力做朋友》,我才改变了我的固有认知,学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压力。
凯利·麦格尼格(Kelly McGonigal, Ph.D.),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名备受推崇的健康教育专家。关于自控力的著作,她出了三本,分别是《自控力》、《自控力2:瑜伽实操篇》、《自控力3:与压力做朋友》。
《自控力3》就是讲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压力并处理压力的。全书逻辑清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重新思考压力和转化压力,每一部分分别包括三部分内容。
1、《自控力3》告诉我们,压力并不都是负担。
这几年非常流行说“压力山大”这个词,现代社会的人们面对压力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绝大多数人的固有认知还是:压力就是沉甸甸的包袱,是通向轻松和自由的阻碍。
真的是这样吗?《自控力3》告诉我们:你期望的结果,就是得到的结果。书里面介绍了心理学家克拉姆做过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打扫酒店是很辛苦的,所消耗的能量能让人达到做运动锻炼一样的效果。可是在克拉姆招聘的服务员中,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有规律地锻炼身体,有的人则说自己从来不运动。他们的身体状况,体重、身材等,正好和他们的想法,他们就像久坐的人一样,好像从来没劳作过。
克拉姆告诉服务员,她在服务员工作时贴上每项工作消耗多少卡路里的标签,告诉他们劳作的效果等同于锻炼。后来,她回访了这些人,发现他们的体重和脂肪比例都有所下降,甚至有的人喜欢上了工作,而他们私下里并没有进行额外的锻炼,仅仅是他们对压力的观念改变了,把工作当成是一种锻炼,就真的取得了锻炼的效果,而把工作当成是一种折磨的人,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怎么令人乐观。
通过实验,凯利博士认为,在压力情境下身体分泌的肾上腺素里有两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和DHEA,两者的比例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压力,也影响着你的健康状态。
过高的皮质醇,会使免疫功能受损并导致抑郁,而高水平的DHEA则会降低焦虑、抑郁、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对压力抱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荷尔蒙里的DHEA更多,身体和心理也更健康。
并不是积极乐观的人面对的压力不够大,而是面对压力的不同态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对压力深恶痛绝的人往往想逃避,而接受压力的人往往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2、压力是可拥抱的资源
现代压力科学研究的基础来自匈牙利内分泌专家汉斯·塞利的小白鼠实验,塞利曾在全世界传播“压力”这个词,并最终使“压力”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可是,也许是因为小白鼠实验是以折磨小白鼠为前提的,人们由此认为压力就是身体遭受到折磨或者虐待,是负面的,是会损害健康的,可实际上,塞利对压力的定义要广泛地多,不仅仅包括创伤、暴力和虐待。可是,人们对于压力的恐惧已经形成,再扭转观念变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实际上,人类反应的全貌要复杂的多,逃跑和战斗不是身体所能支持的唯一策略。对于人类而言,压力反应早已经进化了,能激发出生理系统的不同应对策略。
压力能给人带来紧张的感受,但同时也能给人应对挑战的力量。来自压力的能量,有时候能够创造奇迹,比如危急情况下,人忽然变得力大无穷。
压力还鼓励人们与他人产生联结,从事社交活动。这是因为处于压力情境下,脑垂体会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会调节大脑的社交本能。
压力使人越挫越勇,因为经历过压力后,大脑会留下印迹,帮助人们处理未来遇到的相似压力。
面对压力时,当身体有反应,比如出汗,心脏砰砰跳,你可以把这视为紧张,但也可以认为这是身体在准备好了迎接挑战。选择何种压力反应、如何看待压力反应,是自己说了算的,聚焦于你想怎么反应,这种想法也会转化成生理能量来帮助你。
3、有压力,意味着有意义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面对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虽然解决问题的过程很棘手,可是事情过后却感觉很有成就感。比如我当初考驾照,整个过程都让我觉得紧张而痛苦,可真正通过考试后,却觉得这是我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过去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抗压能力变强了,我更有自己的主见了。
《自控力3》就提到了压力悖论这个词,也就是说,压力在带来痛苦的同时也能带来幸福。幸福生活不是没有压力,没压力的生活也无法保证幸福。虽然很多人认为压力有害,但压力却与我们想要的东西并肩而行,比如说爱,健康及生活满意度。
《自控力3》认为,反思并牢记价值观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应对压力。压力无法掌控时,寻找到压力背后的意义,让价值观引导你应对压力。
和亲近的人讨论压力,以积极的态度讲述感受,也会让人找到压力的意义。
压力其实没那么可怕,越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压力越能促进压力更快更好的解决,而越是企图逃避压力,麻烦反而不断。逃避压力,会让人觉得一点小问题也是天大的问题,压力成了个人失败的标签,而不是生而为人的证据。
4、拥抱焦虑,会更具有挑战性
你有没有特别害怕去做的事情?面对这样一件事,你是逃避去做呢,还是迎接挑战、正面应对呢?我是逃避型的,比如我觉得自己手脚很笨,特别害怕去做需要做到精确的事,例如给手机贴膜,或者在一堆客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厨艺,我是不敢做的。
不过,现在的我,比以前更自信了些,因为我通过了驾照考试。在我的认知里,对我来说,学驾照比我需要做的大部分事都难。既然这么难的事都做到了,别的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我觉得我比以前的自己更能接受挑战了,就像《自控力3》里提到的这一点:逃避与否,都在付出害怕的代价。那还不如选择害怕,但是去做,不逃避。
面对压力时,选择挑战反应比恐惧反应的人更长寿,心脑血管能更健康,更少得新陈代谢疾病。
面对挑战时,人们通常会评估一下环境的要求和拥有的资源,以求得出结论:是否能应对。《自控力3》认为,如果你认为环境的要求超过资源,就会有恐惧反应;如果专注在资源上,相信有资源帮助达到成功,就会有挑战反应,挑战反应能给人更多能量,使人更健康。
面对挑战时,告诉自己:我能做到。这一信念会让你发现更多资源、获取更多勇气去应对困难。
5、压力使人更具关怀性
《自控力3》认为,照顾别人,会改变人们的生理化学过程,激发大脑产生希望感和勇气的系统。通常我们会认为时间本来就不够用,照顾别人还不如关注自己呢,可是研究证明,照顾和友善反而比较不容易让人有时间匮乏感。照顾和友善,不但不会耗空我们,还能赋予我们能量。慈悲不是轻松生活的人的奢侈专属品,也不仅仅是圣人和殉道者的职责。关爱能创造韧性,提供希望,甚至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关爱他人,还能减少孤独感。因为别人的痛苦很少被我们的双眼看到,我们就得出结论,自己很孤独。可是通过与别人交流后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他比我孤独得多。还比如说,你失恋了,你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孤独无人爱的可怜虫,可如果你知道你认识的某某某也失恋了,甚至他比你还痛苦,你是不是会感觉好一些,甚至会有想去安慰他的冲动?
现代社会,人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浏览社交媒体上,这也是人们感觉到比以前更孤独的原因。
关爱他人,进而能做到与更宏大的目标联结的人,能够发现到工作背后的意义的人,感觉更好:有希望、好奇、关怀他人、感恩、有动力、更兴奋。相对比,关注自我目标的人,更容易感到困惑、紧张、生气、嫉妒和孤独。
6、压力使人成长
经历过压力后,你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内心力量比以前更强大了,可是经历过沉重创伤的人呢?比如说被强暴,被虐待,难道还要对施暴者、施虐者感恩,感恩他们让自己有成长的机会吗?
不是的。《自控力3》认为,创伤后成长的科学,不是说苦难本身有好处,也不是说每个创伤事件都能带来成长。有些痛苦或者伤害,是一定要去逃避的。人们都不是受虐狂。而是说,一旦创伤发生,该怎样去看待。
苦难里有好处,指的是成长的源泉是你自己-你的优势,你的价值观,以及你选择如何应对困难。
为什么看到好处会有作用?最大原因是看到痛苦的好处改变了人们的应对方式。在困难中发现益处的人,觉得更有意义感,对未来更有希望,对处理当前的压力更自信。进而,他们更愿意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压力,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
但并不是说最有效地思维就是盲目乐观,把所有坏事变成好事。确切地说,它是在应对困难时,注意到好处的能力。
“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压力真的没有那么可怕。转变思维观念,接受压力与人生如影随形这一事实,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了,这大概就是《自控力3》这本书的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