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2月2日,12:00-13:00,1小时;
阅读书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中国商业出版社;P155-P189;
阅读目标:心智成熟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爱?如何获得真正的心智成熟?为什么说是少有人走的路?
阅读方法:泛读+思考
阅读笔记:
冲突的风险
1、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2、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3、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是出于一己这私?”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4、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前一种方式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父母、配偶或者教师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这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怨恨。而不会给对方的成长带来帮助,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它需要批评者首先自我完善,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有可能带来成功,而且,它通常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5、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
6、父母也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与能力,对症下药地予以教育,否则就可能跟子女长期不和。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要求内容就不能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爱与自律
1、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2、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
3、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
爱与独立
1、自恋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们的子女、配偶和朋友,都有各自的想法与情感。
2、患有自恋症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情绪和状态,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对他们的需要也不加体会。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也很少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这是童年时期家庭负面影响的结果。
3、极端集体主义:小我必须为大我牺牲,个人命运微不足道。
极端资本主义:一味强调个人价值。
4、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共同成长。
爱与心理治疗
1、真正的爱,是让心理治疗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因素。
2、即便是外行,只要他们富有爱心即使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也能够进行心理治疗。
3、心灵之旅过于艰难,使他们只满足于做普通人。
爱的神秘性
1、爱是推动心理治疗的重要元素,而爱的缺乏则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
信仰与世界观
患者的心理问题,常常与世界观有着密切关联。
科学与信仰
1、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本书主要论述这段旅程的初级阶段。从本质上说,这一阶段就是不断前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
2、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
3、最有活力、最适合我们的信仰,理应从我们对现实的经验和认识中产生。
4、科学方法的提炼,虽然来自实践经验,但我们仍不可相信单纯的经验,唯有多次重复实验而获得的经验,才是值得信任的知识。
阅读感想:最近在看《道德经》,我感觉,这本书中所说的信仰或上帝,貌似老子所说的“道”呢。我们处事需要关注对方的感受,采用不偏不倚的态度,把握平衡,以达到爱与被爱的共同心智成长。还需要不断学习,以打破自己从父母处学来的的小宇宙,真正融入大宇宙。
万物一体,因我们强烈的愿望,我们借由亲爱的父母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珍惜我们短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