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一个拥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知名朝代,又称之为姬周,因为周朝的天子都是姓姬,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周文王名字是姬发。历史上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而东周又可以分为大家熟知的春秋战国。另外周朝也是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的朝代,所以在历史进程上意义非常重大。
史记之前,就已经有了很多有关周朝的记录,所以这一段历史中司马迁记录了很多周朝的故事。我们一顿饭分两次吃,这一次我们慢慢来品味上历史周朝,首先讲讲著名的西周。
从文王以德治国,武王伐纣立西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厉王,到烽火戏诸侯的幽王,犬戎入侵后。整个西周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我们首先从大家熟知的周文王开始,进入古老的西周时代。
周文王,他曾被商王册命为西伯。崇侯虎向纣王报告了西伯对处死九候的不满,西伯因此被囚禁于羑里,直到西伯的属下进贡美女和财物才得以赦免。周文王一面殷勤侍奉殷王纣,一面借口征讨叛国,四处开拓领土,周的势力得以大幅度扩张。文王团结诸侯,解决了虞和苪两国的争端,先后征服了犬戎、密。之后又灭掉了山西地区的黎,并攻克盂。崇侯虎所在的崇是当时的东方强国,也在激烈的攻城战之后被周攻占。文王在克崇后迁都到丰,仁政爱民,并建立了一套以卿士为首的官制,健全了政治机构,积聚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贵族,深受贤臣百姓的爱戴。但很可惜,活了九十多岁的周文王未能看见周朝成立的那一天,但他为周王朝的建立打下深厚的基础。
讨伐商纣王的周武王,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长安区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而此时的商王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内外矛盾空前尖锐。周文王长子伯邑考先于文王而死,后立姬发为太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姬发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周武王亲率军东征,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3000人,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大数目了,他们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两军汇聚,武王的联军在殷都的郊外与纣王的军队摆开了决战之势,纣王也集合起了十几万人与武王相抗衡。可是,因为民心的归向,纣王的军队毫无战心,反而倒戈帮助武王。因此,没有费太大的力气,武王就攻进了都城。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就登上花费巨资为自己建造的鹿台自焚身亡。殷商王朝也就这样毁灭在了纣王这个不知好坏的君主手中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在孔夫子眼中真正的盛世王朝。而这个盛世的产生,要归功于一个人—周公旦。
周公旦,周武王姬发之弟。周文王姬昌还在世时,周公旦非常孝顺,为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姬发即位后,周公旦经常佐助辅弼姬发,处理很多家国政务。周武王时,周人已经开始了与商王朝的周旋与斗争。当初,姬昌取得了商纣王帝辛的信任,殷王赐命姬昌弓矢,可以有征伐之权。姬昌受命七年驾崩,姬发即位,仍然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旦为辅相。太公、周公是武王最为得力的助手。周公又是武王的同胞弟弟,这一点与太公不同,因此,无论军国大事,还是其他的疑难小事,武王总是与周公商讨,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武王灭商二年后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丝毫没有想要篡权的心态。
但好好一个如此贤明的人,还是遭到朝廷的迫害。当时管叔、蔡叔这两个不知好歹的人,公然指责周公旦有篡权的野心,但他们背地里又拉上商纣王的儿子武夷搞反叛。但是历史往往告诉我们这种反叛是不会成功的,周公旦可以说是华丽又轻松的平定了反叛,诛斩管叔,杀掉武夷,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遗民,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让他奉行殷之祭祀。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平定四海。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诸侯都宗顺于周王朝。
周朝的前期虽然比较乱,但的确像孔夫子说的那样,君主贤明,四海一统,百姓安定。读完这一段的周本纪,让我不禁缅怀当年的贤明君主,和那激荡的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