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是我。”
“儿子,正给你包饺子呢,几点火车来着,你爸......”
“妈,我,我,实在抱歉,今年,今年又......”
就像火红的烙铁跌到了冰水,呲的一声,没了温度。
2
从小春节就很少家人团聚。
爸爸是县医院的大夫,一到过年过节,病房需要值班,他总是把三十、初一的时间大包大揽下来。别人都热热闹闹地边看春晚边吃饺子,而我们总是很早就包好吃完,妈妈带着我抱着饭盒给爸爸送到医院。
为这事儿老两口没少斗嘴吵架。可老头有自己的看法,科室里年轻人多,大过节的不回家不合适。况且正月里还在病房住的,不是孤寡年迈就是病重危急,他是主任医师,责无旁贷。其实还有一个大了才知晓的原因,这几天的工资更高些。
为了在省城求学,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几年。从省会回远在边陲县城的家,不但倒车,还要坐十几个小时,又冷又挤。我年纪小,回家一趟意味着妈妈要先接我,过完节再送回来。来来去去,挣点钱全捐给了铁道部。
于是每逢春节寒假,我便不再回家。那时候不觉着,过年眼里只有鞭炮、新衣服和好吃的,哪里看得见亲人期盼的目光和拮据带来的尴尬。
但印象中,妈妈每年正月都会来看我,还拉着我去姥姥家拜年。郊区更艰苦,尽管离着只有两个小时路程,却没有几辆车直达。往往七荤八素颠簸到一个地方,还要冒着大雪跋涉几里地,才看到村头隐隐黄豆般昏暗的灯光。
就是亲人,不走动也会生疏。
这是妈妈告诫我的话。所以不管多远,路上多费事,住的地方多么不舒服,总要在年关腊月元宵节前,拉着那只宽厚温暖的手,可能不情愿可能黑着脸,但跌跌撞撞地跟着,点头作揖说着吉祥话,看着妈妈送出去又收回来相同金额的纸币,每个人笑意融融。
3
能保证回家过年的,是上了大学后。
一到放假,归心似箭,营养不良了一个学期终于可以饕餮一番。但家务甚是繁重,擦玻璃,洗衣服,墩地,地窖拿白菜,贴春联,剁肉馅剁葱剁韭菜......要没有美食堵嘴,采购提成等回报,我怕是坚持不下来的。
貌似感觉自己长大成人,已经不再是孩子也是在过年。因为好多原来还给压岁钱的大叔大妈,现在见到了都只是拍拍肩膀,寒暄几句,大小伙子了,都上大学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年里回家前后自己享受的待遇是直线下降的。千里之外时和香饽饽一样,又嘘寒问暖又催买票的。可过不了初十,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天问三次啥时候开学,无语。
真要走了,只要开始收拾包,远远的妈妈就红着眼,恨不得把地下室、冰箱还有窗台上的干货都带着。每次嫌多偷偷放下的鸡蛋苹果豆腐干,一定会在车上被神奇般掏将出来救了饿昏的游子。
4
自从工作了结婚了有了孩子之后,过节回家又变少了。
每每发现有太多理由在最后一刻放弃回家。
曾经的家。
最常用的理由:买不到票啊!
是真的买不到票。不管是直达车,过路车,前后一周之内的。不管是二等座,一等座,软席,硬卧,软卧。都没有。
是真的买不到票吗?可以先到一个好换车的地方,再买回家的票呢?明明无座还有,明明餐车也试过的,明明卧铺车厢的边座也能坚持一下的。
只有不想折腾的心,没有买不到回家的车票。
其次是工作忙。
是真的好忙。刚入职,要好好表现吧,过年过节还不抢着值班,何况三倍工资呢;当了小领导,不能脱离群众吧,还不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成了老人,晚节不保谁也不想,索性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是真的忙吗?好出风头爱表现,没大本事就靠苦情博些眼球。值班能不能远程?能不能多给年轻人机会?能不能提前做好准备,防患未然?
只有一成不变的懒,没有破除万难回家的坚定。
最后是自己的小家事情多。
小家的事情真的多。孩子要上补习班吧,孩子要和小朋友玩吧;老婆要回娘家吧,老婆也想享受二人世界吧;老婆孩子要出国旅游吧,老婆孩子要......
事情真的多吗?假期是不是可以合理分配,是不是可以轮流回对方家过年,是不是把寒假让出来暑假去旅游,是不是在平时多营造些二人世界?
只有眼前小家的要紧,没有远方爹娘期盼的揪心。
5
“妈,是项目上临时安排,春节要加班。”
“啊,又加班啊。”
“对不起啊,妈,我,我......争取了。”
“没事,没事,那你自己多注意身体,我和你爸不用挂念。”
“妈,实在抱歉。”
“傻孩子,和妈妈说什么见外的话,你也是为了工作,有机会再回吧。”
没几分钟,手机又亮了。
“孩子,要说妈妈不想你是假的.....不过没事儿,来日方长,工作和身体要紧,别太拼了。”
还没来得及回,又是一条。
“要是真不回来了,赶紧把票退了吧,好多孩子还等着票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