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做一切探索的初心:考研时,我希望知道一个好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随着对学习方法探索的一步步深入,我找到了加速成长的武器:元认知以及刻意练习,这两样东西让我不论在何时,不论自己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让我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自己会越来越好...当然,这是理论部分。
再接着,当我开始发现一个个概念,开始做自己的框架图时,我找到了自己构建自我体系的方法,并在一年多的探索中有了自我发展体系现在的3.0版本。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希望我的体系能得到验证,我的假设是:体系就像是一个产品,我们是互相成就的。
再后来,接触到了一群“牛人”,他们有着大格局和大智慧,关键在于一直以来怯怯的自己,居然也能和他们“语言平等”地交流,能近距离接受他们的指导,听他们的教育。不知不觉我完成了又一个愿望:过去我希望能站在导师的旁边,提问,记录;现在居然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这些成长路径。
然后我发现,我所期待的“规律探索”,我希望过上的有价值的生活,有很多人正在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并且行动力极强,信念感极高,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给这样的人准备的。他们没有挣扎,他们每天的早餐也不是故意精美地拍张照,然后开始抱怨这顿准备多么复杂,而是真的享受摆盘、享受调角度的姿态,真的可以每一天都过成这个样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强大,淡定,与幸福。这是一种普通人的生活,却是一般人过不了——能力不足、价值不够而过不上的生活。是,一般人仍然在生存,而他们才在生活。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什么是生活,对生活的理解与定义本就有千千万万种,我凭什么来对他人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
没有错。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自己文章定位的原因,也是自己停更又起步的原因。在我找不到自己定位的时候,在我无法保证读者的调性的时候,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呈现出自己脑内的世界。
我一直把我在这里的定位,看做是一个陪伴者,我不希望自己在讲道理,我不希望自己在炫耀或者在展示什么,我希望像一个朋友一样,只说我做过的事情,只写我想到的地方。不论看过多少遍,背过多少东西,我从来说不出我自己没体验过的东西。更不喜欢单纯复述某个老师的某个理论,因为那些从来没有走过我的心。
同样,我希望看我文字的人,拥有和我一样对更好更美生活的冲动和渴望,会同样接受新鲜的思想与新鲜的事物,更能和我一起探索新鲜工具。我们都会成为对生活有期待,对未来有思考,并有资本享受健康美好生活的人。
所以书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就是一个在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过程。
见了永澄大大的家庭聚会我才明白,自己的力量真的太微不足道了。这个世界是留给团队的,是留给超级个体的,大叔曾经解释过:超级个体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如果像这样源源不断地输出文字,我想自己还是可以的。逻辑性的东西总在脑海里,不论以怎样的方式都能自己圈回来。
关键在于,我究竟在其中怎样表现自己的态度?以怎样的口吻表述?我想要的活泼,究竟该怎样展现出来?是不是真实的自己?积极的性格与能量究竟该通过什么传递出去?
逻辑与思考到底隐藏在哪里?故事该如何穿插?一个实用的思维或实操工具又该从哪里写起?能否和他人写出来的方法有些不同?
已经具备了哪些材料,他人都是怎样写出来的?写作的意义在哪里?我还有哪些东西需要解释?
过去的自己究竟做对了哪些事,让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居然体会到了“非连续性跃迁”的感觉?我真的体会到过一些内容被打通的感受。那个时候的状态是怎样的呢?谁说那些不会是自己的变化呢?
想一想,自己到底有哪些内容可以表达出来呢?有多少故事想写出来呢?为什么觉得自己一直有想完成但没有完成的故事呢?
这一年的自己,究竟经历了多少?踩过多少坑?围绕着内容创业究竟又可以打出一副怎样的牌?什么样的初心让我走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期待的好内容究竟要符合哪几个标准?能否在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置高要求,自己能达到了究竟可以有多少?
不写出来,永远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发生多少变化。也许外表上看不出来,但我知道内心里的笃定与期待,一定已经发生了根深蒂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