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如何样挖掘自己的写作素材?为什么自己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文章,依然没有任何写作灵感,而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找到写作素材,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为寻找答案,我认真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学习书上介绍的拆书帮的做法,发现了一个问题:对高手而言,不论任何书籍、任何题材,小说也好、诗歌也罢,他都能从中找出灵感,提炼出自己的写作素材。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深度不同,对素材的挖掘程度不同,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感悟和理解不同。
同样一篇材料,你看了没有任何想法,别人看了就感触很深,这是你们对材料的理解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感想和认知。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看起来你也很努力,很用功,但就是没有成效,别人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情,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做不到。
大多数人对事物的探究会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次上,没有对深层次的原因进行挖掘,这是拉开很多人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
比如,读金庸小说《射雕》,你可能只会注意故事情节、人物的命运,而别人会探究郭靖与杨康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形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
同样是出于将门之后,而且是结拜兄弟,为什么二人最终会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因为二人之间接受的不同教育方式所致。二人的教育又有何不同?
郭母从小对郭靖严加教育,杨母宠爱杨康,这是教育方式上的不同;郭靖从小生活颠沛流离,受尽了人间苦难,而杨康却成为了王府少爷,养尊处优,这是环境造就的差异;郭靖师从江南七侠、全真高人、洪七公等武林高手,而杨康却从小跟欧阳锋、梅超风等江湖败类在一起,这是根本差距。
有了这些差距,最终造成了二人之间的距离和差异。
对于写作者而言,就要注意培养对材料深入挖掘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习惯。那么,该如何去提高自己对于事物的思考深度呢?
深度思考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学习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因素,比如,受教育程度,锲而不舍的钻研,高人指点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程度是固定的,没有轻易改变的可能,我们只有从钻研和请教开始。
一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读一本书,要深入理解书本的知识,就要多问为什么。书本上的很多知识是隐形的、潜藏在作者的遣词造句里,我们只有多问为什么会这样,才能层层剥开藏在书本内容上的神秘面纱,看到作者描述的事物的本来面目。
多问为什么是对浅层知识的深度挖掘,是进一步理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多向高手学习。
多读一些名家的作品,学习别人是怎么处理相关内容的。模仿和抄袭也是一种快速提高自己水平的办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样的,先模仿,后创新。
如果有机会当面请教,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高手的指点可能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三是不断探索实践。
其实,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比如,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多写、多练,从大量的失败教训中总结经验、提炼精华。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去做。
苏格拉底一次给他的学生上课时,教给大家一个十分简单的动作,把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每天做300下。大家纷纷表示,这么简单的事,都能做到。
一年后,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谁还在坚持每天甩300下胳膊,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哲学大家的柏拉图。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和好的做法,坚持去做,就可以了。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你的思考深度,不仅决定着你做事情的效果,更决定着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决定着自己人生的档次。
有的人对事物的探究浅尝辄止,却寄希望于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环境因素。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能钻入一个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