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诗经》的主体虽是四言,但这种形式,究不便于抒写情怀,和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才性。钟嵘也说过,“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时罕习焉(《诗品自序》)”,这便是说四言体的缺点。
五言诗虽只多了一个字,但却有回转周旋的余地,诗的风韵与作者的才情个性,借此可以多量地发挥。所以钟嵘接着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因为五言宜于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所以诗中便有滋味,而那种形体便成为众人所趋的一种潮流了。因此,诗的由四言而变为五言,是中国诗歌史上一种形式的进步。这种形式,一直到现在,继续了二千多年。四言诗自《诗经》以后,两汉、魏晋虽偶有佳篇,然而毕竟是没落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后代诗歌发展的影响,实远在《诗经》以上。
古诗十九首是一群无名作家的作品,正与《国风》的情形相同,他们产生的时代,大都在东汉建安,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古人对于古诗十九首的评论,没有比这更精确的了。
他说:”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认清了作品的时代性与作家的群众性,比那些以为某首属于某人以某首属于西汉的好古家来,他的见解既是聪明,态度又是谨慎。他所说的“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这正是那些作品的艺术的特色。
古诗的好处,是看去无一奇字,无一奇句,然无字无句不奇,使你无一处可以增减。全体都是用着最平浅质朴的文句,表现深厚的感情与内容,使你读了感着诗情浓溢亲切有味。丝亳没有《诗经》的古奥气,没有当日辞赋的贵族气,也无六朝诗的淫靡雕琢气。自然美与本色美胜过一切人工的妆抹与刻镂,这便是古诗在艺术上的大成功。后代的陆机、江淹之流,拼命地模仿,也只得其形貌,而无其神韵。在这种地方,更可显出文学中所表现的时代性了。刘勰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明诗》)”这批评是非常适当的。可惜这些作者的姓名都已失传,我们无法知其生平历史,难怪钟嵘要发出“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的悲叹了。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叶大乱时代人民思想情感的表现。在那一个长期的混乱中,党祸之变,黄巾之乱,以及那长年不断的兵祸屠杀饥荒和瘟疫,不仅摧残了全体人民的安居生活,连人民的思想信仰,也起了剧烈的动摇。在那一个乱杂的时代,夫妇的分离,家庭的隔绝,自然是最普遍的现象。因此在这些诗里,有许多作品是表现离恨乡愁和相思之痛苦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巳晚。弃捐忽复道,努力加餐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奠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径,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
这都是描写离恨乡愁的杰作,后人几无有出其右者。孔子所说的“思无邪”,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在这些作品里算是实践了。在这些诗的背后,在这些男女的情感和眼泪中,是隐藏着当日离乱社会的基础的。这种基础,是产生这些作品的根源。
《盐铁论》中论摇役对于人民的痛苦说:“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而长子不还。父母忧愁,妻子咏叹。愤懑之情发于心,慕思之情痛骨髓。”这便是这种离恨乡愁的作品产生的说明。
东汉末叶的情形,比起《盐铁论》的时代来,自然是更要恶劣了。所以我们对于这种作品,是要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那一类的作品同看的,若只看作是恋爱的艳体诗,而忽视其社会生活的基础,那就是错误之极。
在这种社会生活起了全部动摇的时候,个人的信仰以及人生观的理想,也就跟着发生变动了。人命成了草芥,死于兵祸,死于饥饿,死于党争,或是死于瘟疫,人生在世上究竟有什么意义?从前维系人心的那种旧道德的伦理现象,都渐渐崩溃了。在这种离乱时代,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太虚无了。在这种虚无幻灭之感中,求神仙长生讲药石导养,都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追求短时间的享乐,因此就产生一种享乐的今日主义。在古诗中,反映出这种人生观的哲理诗,也有许多佳作: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苑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官遥相望,双阙百馀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奠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在这些诗里,明显地映出在当日离乱生活中所产出来的人生观。人生的虚无幻灭之感,日渐加深,同时又感到长生之术神仙之事,都无法实现,自然会走到秉烛夜游饮酒为乐的享乐路上去。这种思想, 到了魏晋,成为思潮的中坚,在《列子》中的《扬朱篇》中,带着更浪漫更放纵的色彩而出现了。古诗十九首以外,还有许多同样诗体的好作品。如托名苏、李的诗篇,最值得我们注意。从其诗风上看来,其出生的年代,大约与古诗十九首前后同时。例如: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踯躅。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李陵《与苏武诗·一》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古诗
苏、李的流落异域的境遇,他乡的握别,本来就是最动人的诗材。这些诗不是他们本人所作,但这些拟作者的文学天才的高越,实可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比肩,这些诗都是描写别离前夜以及分手那一刹那的情景,既是真实,而又哀痛,无一字一句不是血泪,无一字一句不是深情。这实在是古诗中的上品。难怪魏晋文人要不断地摹拟他们。再如《悲与亲友别》、《穆穆清风至》、《岁出城东门》诸篇,也都是无名氏的古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