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所的关系,两种认识方式,六识的认识方式
主讲:JK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我礼敬佛陀、世尊。
法,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我礼敬法。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礼敬僧伽。(念诵三遍)
我们先复习一下:
1 世界上一切事物分为两种,一种是色法,一种是心法,心法分为几个种类?
两种,心、心所。
2心法分为心和心所,那么这两种精神现象,是什么关系呢?
心法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种,也就是主要的心和次要的心所,所有的心所都属于心,都依附于心而存在。
那么,关于二者的关系,我们今天还要讲一点内容。
一 心和心所的关系
既然心所是属于心的,那么请问:心有几种?
六种。
心所法有多少种?
心所有好几十种。
既然心有六种,而心所又是属于心的,是心的随从,那也就是说,六个心各有各的一群跟班、随从,对不对?
这里有个比喻啊,比如三国的时候,刘备有一群手下,曹操有一群手下,孙权有一群手下,每个国王都领着自己的一堆兵。
那么,心和心所的关系也是这样的。心有六个,每个心,都领着自己的一堆心所活动。眼识有自己的一堆心所,耳识有自己的一堆心所,意识有自己的一堆心所,就是这样的关系,很简单。心有六个,每个心都领着自己的一堆心所进行活动,就像六个国王各有各的一群手下一样。
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
大家说说,五蕴里面,哪些是心法,哪些是色法?
色蕴是物质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精神心法。那么,受想行识四个蕴里,谁是心,谁是心所呢?
四个蕴里,识蕴是心,六个识叫作识蕴。受、想、行三个蕴是心所,那么,按照刚才所讲,心所都是依附于心的,那么,心有六个,六个识,那么,应该有几种受心所呢,各位?
受心所,就是感受。眼识有自己的感受。眼识看到好看的东西的时候,比如看到美丽的风景,会产生愉悦的感受,此时,就是随着眼识生起的受心所。
那么跟随耳识生起的感受什么样呢?比如,耳识听到美妙的音乐,好听的声音的时候,也会产生愉悦的感受。听到刺耳的噪音时,会产生痛苦的感受,这就是跟随耳识生起的感受。
六个识在认知事物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发生,所以,心有六种,受心所也就有六种。
那么,想心所和思心所(行蕴)也是如此,有眼识的想,耳识的想……意识的想,都是六种。这就是心领着心所活动的情况。
一个心可以带很多心所,不止三个。
行蕴,是指除了受、想之外的所有心所。行蕴虽然包括很多心所,几十种,但是其中思心所为主。所以,也可以说行蕴就是思心所,思心所就是意志、动机。想就是想象。
现在学习第二个问题。
学习第二个问题之前呢,还要问个问题:一切精神心法的特征是什么?
能认识、能感知。
大家说说,“随时间变化”是心法的特征吗?
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它与其它事物不同的地方。变化,不是心法的独有的特征,因为色法也能变化。心法与色法不同的地方,就是“能认识”。既然一切的心法,都能对事物进行认识、感知,能够进行看、听、思考等等认知。那么,认识,自然就有认识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认识的方式呢?
我们要讲一个故事来说明:
我小的时候,住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山沟里,我从来没出过这个大山,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小伙伴,从外面打工回来了。给我带回来好多礼物。然后,他对我讲:城市里有种饮料,叫作“可口可乐”。瓶子是红色的,液体是黑色的,喝到嘴里的味道,是酸酸的、甜甜的,还带点儿药味儿,可好喝了。他形容的惟妙惟肖,我听得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也到城市里打工去了。进到城市,第一件事儿,我就是冲进一家超市,按照伙伴的描述,迅速的在斌郎满目的各种饮料中,找到了它,我看到那个红色的瓶子,黑色的液体,我把它买下了,迫不及待的打开盖子,咕咚咕咚,真好喝啊,这味道真棒。
这个故事讲完了。在我们这个故事里,有两种认识方式:
第一种认识方式:
在我还没亲眼看到可乐,亲口喝到可乐的时候,小伙伴用语言和概念,给我描述了可乐。请问,此时,我对“可口可乐”这个事物,有没有发生一种认识?
虽然此时没有亲见、亲尝到可乐,但我其实已经认识了“可乐”这件事物。只不过,我对它的认识,是一种抽象的、间接的、概念的认识。
第二种认识方式:
我在超市里,亲眼看到了可乐,亲口尝到了可乐。我看到了那个红色、黑色,亲口尝到了那个酸酸、甜甜、有点苦的味道,这次的对可乐的认识,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这一次,我是直接体验到了可乐这件事物。直接体验到了它的颜色、味道,此时我对它的认识,是直接的、非概念的,和第一种完全不一样。一切心都是能认识,而认识,只有这两种方式:
1 抽象的、概念的间接认识。
2非概念的直接认识。
我们的识虽然有六种,心所有很多种,但是它们的认识方式只有这两种。
两种方式可以简称: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心有六种,这六种心都是什么样的认识方式呢?
举个例子,比如,我看到了面前的蓝色,我的眼识看到了面前的蓝色,我是否需要知道这种颜色叫什么名字,才能看到它呢?
很明显,不需要。反正我看到了那种颜色,即使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我也看到了。这是一种直接的体验。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狗有没有眼识呢?肯定是有的,因为狗也能“看”。狗的眼识的认识方式,是直接体验还是抽象认知?肯定是直接的,因为狗、婴儿对看到的东西,根本不知道它们叫什么。
所以,六个心当中,前五种识,它们的认识方式只能是直接体验,没有概念性的抽象认知,听、尝、嗅、触,都是如此。
比较特殊的就是第六识——意识,意识能不能进行概念的抽象认识呢?
肯定能。看书、计算数学题、说话,这都是由意识完成的。意识要是没有抽象的能力,那我们跟植物人就没啥区别了对不?那我们就无法学习,思考,别说学习世间的知识,就连学佛也学不了。
提个问题:3+7等于多少?10,刚才对这个数学题进行计算的,就是你们的意识,第六识。意识是可以进行概念、符号的抽象认识活动的。
那么,人类很显然是有第六意识的,狗和昆虫有没有第六识呢?
答案:动物也有第六识,只是它们的第六识活动能力不如人类发达。尤其是昆虫的意识,活动能力非常微弱,动物的比昆虫还要强些。只有人类的意识,抽象活动能力最为强烈明显。
第六意识,与前五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三 前五识和意识的认识方式
第六识可以进行概念的抽象认识,而前五识只能直接体验事物,这是二者认识方式的区别。
第六识只能进行抽象认识吗?它能不能有非概念的直接体验呢?
能,但是这种时候少一些,一般情况下,它都是抽象认识。
意识什么时候能直接体验事物呢?
有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是:我们证悟真理的时候,意识可以直接体验真理,此时的体验是非概念的。也就是说,意识其实是由两种认识方式的:抽象的、间接的;非概念的、直接的。
这里有个误区,有的人认为,证悟之后,意识就一直是直接体验事物了,其实不对。
1意识在证悟真相的时候是非概念的直接体验,证悟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是抽象认识为主。
2意识不仅仅在证悟时是直接体验,我们凡夫现在的意识,有时也可以直接体验,但这个例子就不举了,知道了就行。
比如,佛陀证悟真理成佛后,还有没有抽象认识活动呢?佛陀还能不能说话、运用概念?佛陀还知不知道那个颜色名字叫作蓝色,那个人叫作阿难?
既然佛陀还能说话,能够看书,能够知道万物的名字概念。那他肯定有抽象认识活动,对不?
今天讲了三个问题:
1心和心所的关系:六个心各自带领自己的一堆心所活动。识有六种,所以每个识有各自的受心所、想心所、思心所,所以,这三种心所也有六种。
2 一切的认识只有两种方式:抽象的、概念的间接认识,非概念的直接体验(认识)。
3六个识的认识方式:前五识只能进行非概念的直接认识,第六识直接和间接两种认识方式都具备。
今天就到这里,我们回向,大家一起合掌:
愿以此功德,永离诸愚人,随彼善知识,得证般涅槃。(念诵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