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以为是说:不要因为过度的思考占用了时间,导致拖延的问题,我的理解就是马上行动。因为在现实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睡醒了,却在想,我要不要起床,我起来了干什么,是买菜还是去锻炼?如果是买菜的话,我想买点什么菜,早上给家人做一顿什么样的早餐?如果是去锻炼,我穿什么衣服或鞋子,要不要约个朋友,他起床了没有,几点给他打电话比较合适……而就在这样的思考中,等你一看表,妈呀,还做早餐呢,连快餐都没时间了。还锻炼呢,再不起床什么都耽误了。所以,当有了想法的时候,就不要去思考,想锻炼,就立刻起身离床,走出去再想去哪里空气好;想给家人做早餐,就先出门,在路上一边看一边思考,买上什么做什么。因为人做一件事本身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多,而思考要做什么,怎么做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了想法就立刻去执行。要看书,就立刻翻开,不管手边是什么书,先翻开再说,不是说开卷有益吗。要收拾房间,就立刻拿起拖布,不要想整理一下需要多少时间,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干的时候你可以再一边想,一边规划。如果再结合当下的思维,就是享受当下这个过程,此时此刻,此人此景,将自己完全沉浸其中。
哈哈,说了这么多,还是来说一下真正的《零秒思考》吧,《零秒思考》其实是韩国作家——赤羽雄二的一本有关头脑风暴的书,它最抢眼的是三句话:
【瞬间抓住问题关键】
临近deadline,还在迷迷糊糊兜圈子?工作不得要领,一番折腾后又回到原点?
巧妙运用A4纸整理思维碎片,撇清烦躁情绪,再难缠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瞬间学会清晰表达】
话在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满脑子朦胧的想法却迟迟无法动笔写企划案?
集中1分钟时间进行“头脑体操”,大幅提升思维运转速度,将混乱的思绪转化成精准的语言!
【瞬间做出准确判断】
还在没完没了地搜集信息?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真的能得出更准确的决策吗?
从3个可行解决方案出发,高效收集目标信息。告别盲目与拖延,让思考事半功倍!
那么现在我就用我自己理解将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来个拆解,班门弄斧一下。
首先拿出一张A4纸,一支笔,给自己一分钟。
具体步骤:
第一步:将A4纸横放,将要解决的问题以标题形式写在左上角,右上角写上日期。
第二步:将你对要解决的问题的直观思路或看法用疑问式或讲故事一样的陈述式的方式,不要过多地思考,直接罗列出来。最好是4-6行。
注意事项:
1、罗列的时候,不要想行不行,好不好,你只需要随着大脑的进程,不假思索地罗列就OK了;
2、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因为这样更容易使自己精力集中,刺激大脑主动思考,迅速找到症结所在,给出解决方案,如果实在写不完,可以适当增加15秒;
3、每个思路最好是4-6行,因为太少了不利于思路的展开,太多了没有重点。每行字数在10-20个字最佳;
4、一个标题一页纸,一个新想法一页纸,不要怕浪费,每页力争在1分钟完成。
技巧:
A、深度挖掘:当你把一个问题用1分钟的时间罗列的时候,会发现写的过程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那么你再拿一张A纸,将新的想法如同上述方式一样,再进行罗列,时间还是1分钟,如此快速而深入地思考,你会发现你已经形成了一个A4纸的笔记。
B、定时回顾:按照时间顺序定时进行回顾,回顾周期是3-6个月。人的想法是在一个阶段内缓慢进步的,通过定时回顾,你会发现自己对同一问题的认知,现在和过去有何差别,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的进步。
好处:
1、每天抽出10分钟,写10张纸,3个星期就会有显著的效果,一年300多张,加上技巧,把张张纸转化成思维体系。大脑一次最多处理4个组块信息,写下来更容易注意力集中,1分钟是时间限制,更能激发思考效率。
2、纸笔合一,而不是笔记本的方式,更随心所欲减少压力,更容易提升思考力,容易养成微习惯,量变引起质变。
做完了这些步骤返回头再去对照目录看一下,其它的章节都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并且举例说明了一下。恭喜你,通过这四个板块的,完成了一次思维聚沙成塔的训练,完成了一次柔软的“大脑体操”,学会一种做笔记的方法,完成了一本书的学习。而且一开始看到“零秒思考”这四个字的思考也完全对路啊,只不过作者用了一种“麦肯锡精英工作法”加以论证。
怎么样,给自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