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再见某人,每晚睡前送你晚安
听闻人的一生只有千万分之五的相识
而你是我想最珍惜的那个
文字/主播:轻逸先生
第一次听到“社交恐惧”这一词的时候,我原本以为这只存在于内向的人身上,他们会显性的表达出与人沟通的障碍,就像他们羞涩与陌生人沟通,他们很难会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如今我才发现社交恐惧并非仅仅如此,我们身边有很多阳光的人,他们的身上都伴有隐性的社交恐惧。
1
现在请你同我一起,审视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过如下的感受。
在购物的时候,你特别介意导购的跟随与介绍,虽然你也知道导购是好意,可是看到她走过来时心里还有会莫名尴尬和窘迫,你要么就是选择仓促的买单,要么就是尽快的走出店门。
在家出门前,当你听到了隔壁邻居开门的声音时,你会在门前停下一切动作,直到用耳朵确定了邻居的离开后,你才会迈出房门。
在街头你远远地看见了认识朋友,你的第一反应不是迎上前去打招呼,而是尽可能的选择回避,甚至不惜选择一条绕远的路。
不论你是一个内向或者外向的人,但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受,那么很遗憾地说,我们都有社交恐惧症。
2
朋友小韩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特别阳光的人,她说话的干净利落,笑起来也很爽朗,原本我以为她是一个喜欢热烈气氛的人,但偶然一次她和我说,其实每一次地聚会都会让她觉得身心俱疲。
当她收到聚会的消息时,无论这个局有谁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找个借口拒绝。
如果非要参加不可的话,她也会早早的做足准备,甚至在前一天晚上还会睡不踏实。
她也会提前达到聚会的地点,但却从来不会提前进去,而是掐着时间不差一分一毫。
在桌上她会用尽脑汁去想最近看过的新闻,听过的笑话,一旦发现自己没有了话题时她会特别的焦虑,她害怕怕新朋友误会她不说话是因为她不好相处。
就这样,以至于在每一次聚会后,她都觉得自己用尽了力气,就像是参加一场刚刚谢幕后的演出。那些看似阳光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外向的人,要知道光是影子的延续,在他们心里大多都藏有一个不曾被别人发现的阴影。
他们大多只会选择在众人的面前呈现出最好的一面,然后会把所有的不安、焦虑、窘迫在无人之时独自的消化,哪怕就连每一次的出门在内心之中都是一场斗争,不光聚会如此,甚至就连打个电话也变得越来越费力。
3
说真的,对于有些人来说用微信沟通,才会让他更加的自在。
和一个认识了多年的学长在吃饭的时候他对朋友说,你小子可真行啊,从来都是微信应付我,一个电话都没给我打过。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会这样,每当电话响起之时你都会犹豫半天才会去接,如果不是什么迫不得已的事情,也从来不会主动打电话,特别是在看到陌生来电之时,心里就像端起了一块大大的石头悬在了半空中,一旦听到是广告后心里反倒是长舒了一口气。
曾经看过一部日本电影中有过这样的一句台词:“手机这个东西,总是突然铃声大作,感觉很恐怖啊”
我想这句话也就是他们此时内心中的独白,突然爆发的信心传递,和海量的社交关系似乎已经变成他们的一种负担,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要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群,然后还要在繁杂的信心中还去分辨隐瞒、谎言和恶意,以至于对于那些敏感的人,“不联系”反而好过于“常联系”。
4
克服恐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面对它。
拖延和逃避,只是换取了暂时性的安逸,关于问题就该直面的去解决,而大多数的社交也并非那么恐怖,只不过是幻想中给自己加了太多的戏。
这就像在家里关灯之时,你总是不敢走出卧室去一探究竟,可你害怕的只是你脑海中想象的东西而并非是真实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你能够鼓起勇气走入黑暗里,勇敢的点开那盏灯,我想你就再也不会惧怕夜幕的来临了。
社交关系之中还有一句话:“谁在意,就是谁的问题”
太过敏感,注定会让自己活的很累,别人的世界就交给别人,哪怕是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也只不过他自己的看法,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喜欢的就说喜欢,不需要的就说拒绝,被认可时就说谢谢,被无视时就说再见。
希望我们都能勇敢一点,活的自在一点,要知道社交里不必对谁卑躬屈膝,只要记得众人平等就够了。
公众号次条的推送中有好看的壁纸 记得去领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