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林冲有委曲求全隐忍的一面,也有救弱济贫侠义的一面,更有敏感懦弱内耗的一面。
来说说林冲敏感懦弱内耗的一面。当铁哥们陆虞侯与高俅、高衙内设局陷害他时,他正好结交了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的鲁达,两人称兄道弟,过从甚密,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正巧出事的那几天,两人依然相约一起去喝酒。林冲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他硬是憋在心里没有对鲁达透露半点消息。换其他人早就绷不住了,愤愤不平地在哥们跟前发泄不满再正常不过了。
两人初相识,鲁达对林冲一见如故,并对林冲说认识他父亲。相对而言,鲁达对林冲有着天然的好感,就像鲁达对史进一般,有眼缘,初次见面就认下了这个兄弟。只要是鲁达认可的人,他都会很用心地与其交往,对其掏心掏肺。相反,林冲没有鲁达的豪爽与坦荡,他生性懦弱敏感,甚至不乏内耗的一面。
林冲对于妻子被上层权贵调戏一事,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此有意藏着掖着,没有勇气公之于众,不想沦为邻居们的笑柄,尤其不想让刚结识的鲁达知道内情,仍心存戒备,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缘故吧。
事发那段时间,即使两人常常相约喝酒,即使鲁达对林冲够哥们义气,但在林冲的心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感,林冲的孤独、敏感、懦弱是刻在骨子里的,对其他人而言,变相为一种反噬,就是内耗。
林冲这种懦弱内耗型性格,导致了事态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终于发展到了被发配到沧州服刑的结局。如果不是途中鲁达出手相救,林冲必死无疑。
追根溯源,退一步来讲,如果林冲一开始就能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地对鲁达说出实情,以鲁达豪侠仗义的性情,准保出手相助,管他高俅还是陆谦,照砍不误,林冲不至于落得如此惨状,大不了一起上梁山。
再来说说林冲拜见柴进的情形,也充分体现了其敏感多疑内耗的一面。
前往沧州的路上,欲去拜见柴进,不凑巧,柴进不在庄上。在折返的路上,碰巧遇到了打猎回来的柴进,林冲何等聪明,猜测到了眼前这个相貌不俗的少官人十有八九是柴进,可林冲畏畏缩缩的不敢问。
综观整部作品,施公一向不怎么爱运用心理描写,但在这个情节中倒是不吝给林冲安排了几句心理活动: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又不敢问他,只自肚里踌躇。
寥寥几句,把林冲懦弱敏感又内耗的一面勾勒得清晰明了。“寻思”、“不敢”、“踌躇”等词语,充分刻画了林冲的性格。哪像八十万禁军教头,倒有一种错觉,有几分小媳妇的做派。林冲乃盖世英雄,怎会如此忸怩作态呢?
林冲见对方问自己:“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回了一番话,继续在柴大人面前“装”迷糊,依然不问对方是否是柴进。
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遇官人,当以实诉。”
若换了其他英雄好汉,定然来一句“敢问是柴大官人吗,正欲前往投靠”之类的话语。
看得我直着急,林冲就是不肯把内心最想说的话端出来,非得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典型的卑微内耗型性格。
现实社会中,与这种内耗型性格的人打交道很是费劲,尤其到了紧急关头,对方硬是不肯张嘴说要害。常人哪有精力与这等人耗下去,既然耗不过他,只得作罢,往往误了大事,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