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整年,喜马拉雅的张萌专栏让我开始重新重视起了时间管理这部分内容,买了本硕大的时间管理笔记本去认真的计划、执行、反馈、调整。客观来说,这样的时间管理,我的收获并不大。分析原因有如下:
1. 笔记太厚重,执行起来太繁琐。原本我就没有时间管理这个习惯,忽然开始实施,而且操作性太过于繁琐,那么厚重的笔记本(准确来说是两本:计划本和总结本)确实不便于携带,这些更是增加了习惯养成的难度。
2. 张萌要求对时间管理做认真细致的反馈,其实对于为什么没执行到位或是计划不合理,当了解了自己之后,你会发现原因无外乎那几个,没有太多必要专门拿来分析。更多的是在知道自己的问题后,能有很强的自控力去调整行为。相对来说,在每天结束时,或是反思日记时,花点时间看每天工作任务的执行情况,再在次日做相应调整反而坚持起来更高效。
3. 时间管理如果具体到每个小时,个人觉得反倒觉得无从下手。到底时该具体到分钟,还是简略到小时,半小时和四十五分钟这样的差别需要记录下来吗?都是些很恼人的小问题。
虽然时间管理我没有严格地执行下来,我也不想放弃这项习惯的养成,因为我发现开始规划时间、安排任务后,自己每天会更有目标感,更加充实地去完成工作,而不是拖拖拉拉,得过且过。总地来说,执行的效率和精神面貌还是有差别的。
可是,时间管理的初衷是希望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开展工作,并不是为了做时间管理,去给自己增添多的工作量,消耗多的精力在纠结怎么去做时间管理上。
与其按分按秒的做时间管理,倒不如做好每天每周每月的项目管理。以工作内容为核心,灵活地分配每天的时间,其实更合理。
关于任务管理,我可以对时间管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调整,让任务管理轻松上手,让它不经意间就成为让自己受益终身的好习惯(执行起来越简便,越容易培养成习惯):
1. 不需要刻意计划每项任务预计完成与实际完成时间,因为即使是预估任务完成时间,那也只是凭感觉去推测。与其这样,不如在刚开始进行任务管理时,花段时间稍微有意识地记录下每项任务完成所花费的时间,在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再预估任务完成时间才更靠谱,或者说,依旧不需要预估完成时间,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执行能力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2. 关于执行任务的先后顺序: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其实判断项目到底属于哪个类别,也是个比较感性的事,因为衡量它重不重要完全是你主观说了算。所以我更偏向于采用:对未来产生超过3年以上/6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深远影响的任务,这样去区分主次、先后。
3. sol 日历是个不错的时间管理软件,既有日历日程安排功能,也有每天的to do list。手机上的时间管理软件还是比较容易操作,和纸质日程本比起来更便携轻便,也更容易坚持下来,养成习惯,受益终生。
4. 在每天的反思日记中要回顾当日时间管理中任务完成所用的时间情况、完成情况,并在当日晚上把第二日的工作任务计划好。没有特殊情况,在一天当中不要轻易随意地给自己增添任务、增加工作量。
希望关注时间管理这块内容的小伙伴们,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对其进行相应的简单调整,养成自己的时间管理习惯。让我们一起加油,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