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了,祭灶节,我们河南的俗话是小年下,相信各家各户都已经准备好了鞭炮、灶糖、烧饼。
到了晚上,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家家户户吃面条、灶糖和烧饼。吃灶糖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上天帮忙多说好话。吃烧饼是希望来年家里有个更红火的光景,面条则是希望一家人长远吉祥。
家家户户都会在厨房供奉灶王爷。灶王画上有灶王爷的画像,两边是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奏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额是“一家之主”。去集市上不能说买一张灶王爷,而要说“请”一张灶王爷。
二十三这一天的白天一定要进行年终大扫除,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能让灶王爷说这家人太邋遢。除了房子干净,自身的干净也很重要。过去人们敬神祭祖前都要沐浴理发,穿戴的整整齐齐。
老年人说这一天还有三个忌讳一定要注意:一忌夫妻间争吵,二忌这一天宰杀动物,三忌捣蒜,旧俗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捣穷了。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先给灶王爷换上新衣服,摆好供品,开始乞求灶王爷升天,多言好事,保佑新的一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再进行跪拜叩头。
据说灶王爷是位俊朗的美男子,为了“避嫌”,才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
祭灶节是汉族传统的节日,民间又称“交年”、“小年”“小年下”。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
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在北方,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变为腊月二十四。而潘阳湖等沿湖居民还保留了水上人家的传统腊月二十五为小年。不管哪一天,小年都被看作过年的开始。
这祭灶节来历在民间也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灶王爷原为平民,叫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赌博把老婆也输给了人家。最终沦落到上街乞讨要饭。
有一天,他要饭要到他的前妻郭丁香家中,前妻心地善良,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和钱。
不巧,正赶上她的丈夫回家,张生为了避嫌疑,只好躲进灶堂里。
郭丁香的丈夫是个勤快人,一进门就烧水。张生良心发现,害怕自己出去有碍前妻清白,便咬牙硬挺,结果被活活烧死了。
从此以后,前妻每天做饭时都要在灶前祭拜,并托辞说是感谢灶和锅煮饭给我们吃。后来邻里亲戚都学她。天天三次祀灶了。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很是感慨,便奉张生为灶王爷,让他待在人间探听世风人情,并规定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上天奏报。
从此,人们简化了礼数,只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集中祭灶了。
另外一种传说是: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垒灶,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哥哥心善爱管闲事,好像是个老长辈,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后来张灶王活到了70岁,正好腊月二十三深夜去世。去世后张家乱了套,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
现在大哥离开了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个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愁眉不展。
后来他就在腊月二十三,哥哥周年祭日的时候,呼叫着把全家人叫过来,说哥哥显灵了。
大家看到灶壁上的张灶王,大吃一惊。画师说:他梦见了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被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大哥知道他们在闹分家,很生气,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上下界来惩罚他们。
儿子儿媳听了这番话,很是害怕,赶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这是被街坊四邻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听虚实。
其实灶壁上的画像,是画师预先绘制的,假借大哥显灵来整一下儿子和儿媳妇。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只好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他们。
如此以来家家户户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慢慢地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
不管哪一种传说,送灶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上天保佑一家人阖家幸福安康,岁岁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