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总有一天,他们会脱离学校,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培养起来他们优秀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认为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各个方面的原因,下面谈学生自身、家长和教师这三个方面,通过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
1.学习动机
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学生不仅知道认真学习新知识可以取得好成绩,还需要再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会新知识时,才会认真学习。学习者的亲身经验是影响效能感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在平时布置练习作业时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知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2.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个科目感兴趣,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相对来讲,表现会更出色一些。在实习期间,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同学在有些课上表现很好,而在其他课上捣乱,经过了解可以知道,他们是有非常明显的兴趣倾向,而且对于中年级小学生来讲,很多是迫于家长教师的压力才来学习,而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在这样外部学习动机趋势的条件下,如果再没有很强烈的学习兴趣,没有很好的被引导,就很容易不遵守课堂规则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李镇西在《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中写到一个小故事,自己的女儿小时候上奥数班,因为女儿本身对数学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每次上奥数班回来就非常受挫,李老师做出一个我们平常家长不会做的决定,让女儿不再参加奥数班,只学好数学课上的东西就好,慢慢的,女儿对数学不再那么讨厌,成绩也慢慢追赶上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教师和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并引导。
二、家长
1.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影响着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家长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习惯,首先自己应该具备这样的习惯。其次,和睦有爱的家庭关系也给孩子提供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
2.家长的培养观念
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校养成的,在家里孩子可以肆无忌惮,并且认为这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并且没有很好的进行家校合作,随着网络的发达,家长与教师的联系越来越方便,家长和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孩子的学习现状、性格特征等,只有当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除此以外,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是最优秀的,没有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意识,在访谈中,有些教师提到,小学知识比较简单,成绩好并不代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应该拥有长远的眼光,不要顾此失彼。
三、教师
1.引导
教师的引导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教学技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且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当老师能够被学生所信服时,学生会自觉遵守老师的要求,也就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除此以外,教师应该明确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并且当作一条教学准则告诉学生,对于所有同学一视同仁,违反准则就要受到惩罚,不能因为有些同学成绩好就忽略了他的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硬性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错题及时改正、记作业要用专门的记作业本等等,让学生慢慢地将这样的外部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
2.反馈
教师表扬或者批评学生的行为,首先会告诉学生这样做正确与否,其次多次创造情景或者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会增强好的行为习惯发生频次或者减少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频次。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强化,激励为主,惩罚为辅,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欢迎各位家长、教师以及小朋友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