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这一天恰好是个休息日,在这一天中国人可以有机会一大早就等在电视前,期待唯一一支曾经问鼎奥运冠军的大球集体项目的运动队再次创造奇迹。果然,小组赛五战三负的中国女排最终取得了这场万众瞩目的决赛的胜利,12年之后再次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所有12名球员同时将右脚踏上冠军领奖台,只等现场主持人念出“China”之后,一同站上这世界排球运动之巅,这像极了赛车手出发之前迫不及待地轰几脚油门的感觉。有网友说,第一次这么喜欢抖腿的姑娘。
此时,所有人似乎都有理由相信“女排精神”是此次队伍逆转夺冠的重要因素。但是,这样的判断无法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获得科学的实证。没有可以用来对比的“控制组”做参照,也就是说你无法设置一个条件完全相同但是没有“女排精神”的另外一只球队,看看她们的表现是不是不如现在这支赢了球的中国队,这种精神力量造就成功的神话也就成了“成绩好就是有女排精神,成绩不好就是失去了女排精神”,永远有理的事后诸葛亮,这在批判性思维的语境下叫做“不可证伪”,这也是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显著标志。
女排夺冠之后的朋友圈,被“女排精神”刷屏了,然而,郎指导在里约是这么说的:“不要因为赢了球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但是单靠女排精神赢不了比赛,最终胜利还是要靠技术过硬。”也就是说,所有最终的结果都是靠着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得来的结果,我们在今天看到的小组第四的黑八逆转奇迹,完全有其原先训练中的艰苦努力,而不仅仅是在今天呼唤出来的某种精神。
既然女排精神不是万能的,我们今天到底从郎平带领的这只球队身上学到什么呢?从郎平在此次奥运会中的公开言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这是实现看起来不可能的目标的重要因素。成为奥运冠军,对常人来说似乎有点遥远,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下面的几点一定能帮助我们做到。
1. 确定达成目标需要做的正确的事,并且确保每天都高质量地完成这些任务。所有的场上发挥都是平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加上刻苦的训练带来的结果,没有一支球队可以在不经过艰苦训练的情况下就能达到参加奥运会这样的顶尖水平。
2. 面对困境调整自己的情绪,做好接受最坏情况的打算,做好最艰苦状况的准备。在和巴西队进行淘汰赛之前,郎平告诉队员:“巴西的确很强,但是他们不会想到我们冲击她们会冲击得这么凶。当然前提是咱们得冲得出来,在比赛中你持续给她们压力,到了那个点一定是她们先动摇,他们慌。咱们怕啥呢?咱们都输成了这个样子了,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呢,没有了。怕的是她们,只要压力到了那个点,我们的机会就来了,肯定是他们崩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真的是在最后的决胜局,巴西队出现了心理上的波动,多次主动失误造成了被中国队逆转。
3. 绝不轻易放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随时做好准备,机会来临的时候坚决冲上去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样是在和巴西队比赛前,郎平对自己的队员说:“我们技术水平不比对方高,但是不能让她们随便欺负我们。每个替补上去都要像我放出去的老虎一样,上去就咬人。”结果不仅把巴西队咬了,在决赛的后两局都是临近局点和赛点的时候,替补登场的队员发挥重要作用,几下就拿下了,特别是不断重放的取得赛点后的那个球,替补登场的9号队员张常宁,上场后的第一个发球就质量非常高,导致对方一传过网,被中国队探头球打死。
4. 相信所有的失利都是为最终的成功做的功课,这样就会更坦然的接受失败,而不会去花时间纠结于过去所犯的错误。郎平在小组赛结束后说:“什么都是经历,吃点苦是好事,不够美好的经历也是积累。”这里郎平说的不够美好的经历就是指之前中国队经历的小组失利。只有充分分析失利的原因,找到可以做得更好的方面,这些经历才能转化为由价值的财富,才能够成为最终实现远大目标的必要准备。
总结下来,我们从中国女排的夺冠经历就是:坚持就是胜利,细节决定成败,专注过程最优,坦然接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