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工作以后的第二个生日!不同于以往生日夜的花天酒地。一盏台灯,两罐RIO,翻看着四节写作课的笔记,北宸老师的金句和典例如同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浮现。还记得这半个月,每次上课前的打卡提问,听课时的全神贯注,课后的奋笔疾书,一切都是校园的主旋律。这一切为的是让自己可以爱上写作,用文字记录下身边的美好,刹那的灵感以及点滴的成长。曾经的我在写作路上会经常给自己设限,会给自己挂上写作拖延症的标签。不过经历了这四节课的历练,满载收获的我已经踏上了新的征途。
为何而写?——恐惧还是爱,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课堂最开始北宸老师抛出的一个问题。设想在马拉松比赛中,如果只是永不停歇的向前跑,追求距离,却忽略方向,最终只会迷失自己。马拉松如此,写作亦如此。所以在写作前一定要清楚目的,我们为什么而写。是享受在写作中水银泻地、一气呵成的成就感?还是患得患失、功利性作祟的强迫与无奈?这几种答案,无非就是归结为两个初衷,恐惧还是爱?一个是会滋生痛苦、攀比、欲望的黑暗土壤,一个是造就平和、富足、美好的万里阳光。答案一定是后者。带着爱去写作,我们的作品里的每一个文字也会随之发光。
难于下笔?——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下笔从容=爱+方法+刻意练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对于难以组织写作内容,无法下笔归结了这三个关键点。爱是前提,后面的两者是基于你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写东西,唯有爱是不可阻挡的;方法北宸老师也总结了,可以是写一封信,可以是以文会友,也可以是问自己十个为什么,或者是通过那十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到从零到一的突破,实现“完成”;但随后的刻意练习真正可以消除恐惧,我们需要找到合适于自己的方法,不断训练。我们很难做到完美,但会追逐完美,而这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就是基于日复一日的“完成”。
书有何用?——1000字的输出源于100000字的输入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第三节课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而已。地理位置决定你的视野”。听完这节课后,决定视野的又岂止是地理位置,资源的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视野。而这其中书籍自然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根据北宸老师的讲解,1000字的输出源于100000字的输入,而这里的10w字最好是源于留存时间长、出自于国外、不拘于学术的书,这些对于扩充写作库大有裨益。读书给我们提供了零距离接触世界级作家的机会,而这里需要做的就是仔细品读,咬文嚼字。精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思考,积累素材,有助于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无从开题?——聪明人也要下笨功夫
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也是一门学问。怎么能降低选题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怎么真正做到“秀”给读者,而不是一味地描述?这里北宸老师给了两个建议:首先是善于记录灵感,好的话题通常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既包含了对热点的追踪和独到见解,也包含了对于身边事件的赞美和感叹,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次是要关注底层逻辑,对比研究行业前几的公司,学习他们的话题出发点。聪明人也要下笨功夫,走心的临摹是激活日后成功的秘钥。
如何坚持?——培养习惯会有挫折,要学会原谅自己
培养习惯类似于项目管理。并非是刻意强调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才去动笔。而是培养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既要将写作方式、认知方式带到生活当中,每天注重思考、观察、倾听、记录;也要选择一天里最清醒的时刻进行写作练习,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输出,这里既可以是数字方面的要求,也可以是时间方面的要求。
我们在培养习惯时,可以原谅偶尔的懒惰,避免对沉默成本买单,得不偿失.过后可以思考没完成背后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辙。这其中采用暗示+奖赏+信念相互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北宸老师也用牙膏和王老吉的例子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同时要选择一种与写作相关的行动来不断夯实。通常可能想到保持写作习惯,就是不停的写文章,想到这就会觉得枯燥。现在完全可以尝试翻译、读书笔记、知乎问答、熟人分享等方式来多元化自己的写作。这其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做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坚持并没有那么难,其实习惯就是源于每一份坚持!
这就是四节课下来我的收获,以及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这篇文章写给未来的自己,是爱让我25岁的第一天,依然可以凌晨两点半继续执笔,我用行动回答了我第一个问题。忠于初心,止于至善。心怀感恩,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