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在我们阅读原文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的思想大师们可以出口成章,书籍和文章完全靠手工抄写的,学者就需要把文章读出来甚至要背下来。而如今我们疏于背诵。而且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快,事多,所以记忆相对就弱了。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出口成章呢?
你有没有发现你静心写下来的文章较你想要记住的东西记忆深刻呢?
或者说你写的文章会比你随口说的话条理跟清晰呢?(自我介绍)
我们何尝不试着将要做的自我介绍写下来。
下笔如有神,才能出口成章!
2018-02-13 春哥 一起成长的旅行者
这本书的核心是提高每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通过系统训练来实现这个目标。前三步讲讲述、叙述和表达主要训练的是个人的说话能力,能不能说满5分钟,在别人不插话的情况下,思路能否延续下去。第四步的讨论和第五步的汇报主要是强化的是与人交流的说话能力。比如强化提问,可以问对方的事实,也可以问对方的观点和结论。如果讨论做不好就容易变成吵架。吵架是什么?双方说的都是结论。没有人提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如果你能提供事实和细节,那么你的话语就有更大的影响力。
很多优秀的政治家或者优秀的成功人士都能做到出口成章,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出口成章呢?有个典故是“胸有成竹”意思是心中有竹子的模样,所以下笔就能手到擒来。那么胸有成竹是怎么练出来的呢?任何能力不可能学个一招半式就能学会,就好像下棋,靠的是循序渐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而绝不是学个一招就可以赢取整盘棋局。
R:阅读片段__《说话的力量》P103
大家可能都知道,古希腊的思想大师们大多擅长演讲。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过的是,因为古希腊的时候还没有印刷术,书籍和文章完全靠手工抄写在羊皮卷上,传播不便,所以学者要读书就要把整篇的文章大声朗读出来,甚至背诵下来。
没有大量随时可供查阅的书籍,更没有现在的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古希腊的大师们要演讲和辩论就要大量的背诵诗歌、神话和法典,而这些书面的文字对其语言风格的形成必定有影响。
而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技术的便利,往往疏于阅读和背诵。2011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进行“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仅有16.78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仅有13.66分钟.
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能写一本书的人,讲话的能力也不弱,一开口就能说一二十分钟。这就是因为。
陈述实际上是对口语表达的一种书面锤炼形式,说出来的话像书面文字一样,便会给人出口成章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没有写过书,没有练习过将语言落实到文学上,没有加过过文字,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今天作业:I:重述知识__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我们拆解这本书的案例有两个不同方向:
方向一:思考如何利用这个规律,让别人做自己希望他做的事情。(前面的六拆基本都是这样的)
方向二:思考自己在哪些地方也符合这个规律,让自己今后在这些事上靠理性作决策,而不是靠本能作决策。(本拆解的方向可以考虑)
示范案例:
【阅读·《别做正常的傻瓜》·片段一·p16】
人们倾向于把一大笔钱放入更加长期、谨慎的账户中;而把零钱放入短期消费的账户中。举个例子,正常的傻瓜看重一条价值400元的领带,打算等到月末发了奖金就去把它买下来。如果他月末得了500元的奖金,他很可能会拿出其中的400元去买自己心仪已久的那条领带,把剩下的100元做零花使用;但是如果正常的傻瓜得了5000元的奖金,他也许就会把这5000元放入银行存起来,从中取出400元去买领带的动力反而没有在奖金只有500元的情况下大了。
原因就是他把这两种奖金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把500元归入零花的小收入账户,而把5000元归入储蓄的大收入账户,对待5000元的每一元比500元里的每一元更加认真和谨慎。结果是多拿了钱反而花得更少了。
示范拆解I
I:重述知识__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这样读完一本书,你得到了什么?就这本《别做正常的傻瓜》来说,你多了一些行为心理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更加了解其背后的本质了。
有没有改变你的生活?恐怕没有。
有没有改变你的价值,或者说,增加你创造价值的能力?恐怕没有。
因为,只有让读到的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学以致用。
怎么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行为呢?或者换个问题,怎么能够从零开始一项新技能呢?
脑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是:先在大脑中模拟出自己在相应场景下的行动。
比如这个片段,讲的是“大钱小花,小钱大花”。理解之后,问一下自己:我的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
哦,我过年回家,总要给父母一些钱。每次还会跟他们说一句,“千万别舍不得花,给你们就是要你们花的。”
可他们嘴里说好好好,转身就把钱存起来。
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原因是这样的。
那么我就平时零碎的给吧,要让他们舍得花,每月汇款八百八,比过年给一万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