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我家自留地真的长稗子了。大半个月来,我心情极差,破罐子破摔,因此自留地完全荒废了。
当时,立马断了坚持了109天的听写打卡,果然滋味不好。虽然之前每晚听听写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总算能够安慰自己常年焦虑的心灵。我停了打卡以后,注意力就放到那些婆婆妈妈方面的事情了。这样一来,家庭团结势必受到影响。所以,为了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我还是不能断了听写打卡。虽然,拾起来有点难度,但总得要拾起来。
此外,我也完全没去看那些翻译视频了。之前,一切正常的时候,我就觉得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看视频。通常,洗刷之后就9点半甚至更晚了,再花40分钟听写,脑细胞几乎用光,于是打开视频听着听着人就睡着了。由于没完成自己定的目标,我的焦虑程度也增加不少。虽然,我提醒自己,这已经尽力了。因为,白天我几乎已经用了80%的精力去对付稿件,到下班回家,看电视屏幕都是模糊的。人软成一团,跟一片叶子似的落在沙发上,还得被小雨折腾。
上一周有两天都是8点半到家,肚子饿得咕咕叫,回到家灌上一大杯开水,立马没了胃口。那一周,PM同学去北京参加译稿评审,交给我几个稿子负责。虽然最终,我也只负责了一个稿子。在周五的时候,我脑子里竟然萌发了一大堆想法。说来也不怕大家笑话。
站在PM的角度去翻译稿件以及校对其他组员的稿件
首先,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问PM要校对稿件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回应了。那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给你做多么深刻的校对。这也是我给另一组员校稿的时候发现的。组员通常会在截稿前一个小时把稿件提交给我。这时我只有1个小时去校对。说是校对,其实就是一种“扫雷”游戏吧。这1个小时的修改根本不够稿件做一次质的飞越。
说道扫雷,扫谁的雷区呢?当然是扫客户的雷区。对于普通文件翻译,最终语法错误都不是错误了。雷区主要包括否定和肯定的表达、数字(尤其是涉及合同时间、金额等数字)、漏译、术语一致性等。因此,这需要PM同学最好不是处女座,不要从译员的角度去校对稿件。因为你的客户有几个又是懂翻译理论的呢?或许根本没有客户知道中式英语和地道英语的区别。所以,库里面才会出现把范围词翻出来。因为如果没翻出来,某些奇葩客户会觉得你漏译了。操作起来,我主要将她的稿件浏览一遍,确保没有漏译。之后,我对照原文查有没有数字和单位错误。最后,我再把每个小标题查一遍,确保显眼位置没有明显错误。同时,我还要选出那些关键词汇,看大家的选词是不是一致。至于段落中,完整主谓宾句子与短语夹杂的情况,我除了给予提醒也只能视而不见了。
其次,多花些时间在开头部分的翻译,注意概览全文。如果与其他组员合译一篇稿件,那么开头部分的选词必须精确,这样后面的译员就不会跟着出错。当然,如果一开始无法确定最精确的词汇,可以搜索全文看其他部分有没有这个词汇,结合这部分的语境加以考虑,你会离精确选词更近一步。因此,PM通常会将开头部分交由经验丰富、水平高、细心的译员来完成。
第三,翻译稿件时精力不可平均分布。刚开始的时候,精力很旺盛,切不可纠结于某个词、某个段落的翻译上。上班翻稿件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跟谁比赛,一定要选个多精确的词出来。避开雷区,提供中规中矩的译文才是重点。因为,在还不会准确地避开雷区之前,谈翻译质量都是枉然。
一直以来,我都以翻译质量为借口,拖拖拉拉地完成任务。站在PM的角度上,我才发现这是愚蠢的。你花费在稿件上的时间长并不能表明你就在认真提高翻译质量了。尤其是,发现你交的稿件里面还有低级错误,频频触犯雷区的时候。因为,PM就算发现你的行文多么流畅,组句多么地道,那也挽救不了你的某个数字的错误。你需要时刻谨记:这不是比赛。没人在乎你的行文多么高超,但是你要是出现了低级错误,大家可都是看得见的。
当然,我说这一切并不是推崇你不注意翻译质量。我要提醒自己的是,在质量没有突飞猛进时,按时保质完成任务量才是最直观的体现。不要以为那个能成功避开雷区,但句子可能没你地道的同事就不如你。因为,地不地道是一个不太可量化的指标。译文没有漏译、数字错误、肯定否定表达错误,没有太影响理解,这才容易考量。
话又说回来,如果你连避开雷区、提高翻译量,多挣点钱的目前都没达到,你又有何底气去谈翻译质量呢。因为,前者好像更容易达到呢。
因此,我突然开窍,决定给自己输入这样一种观念:在现阶段,完成任务比做好任务更重要。当然,也不能放松对质量的追求。在质量方面,你可以通过为每份稿件列术语表来增加行业知识、认真研读英译中稿件的原文来学习地道写法。
哎,今天这个流水账就真的写完了。这也是最近以来我一直纠结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也许学会站在PM和老板的角度看问题,你就没那么多烦恼了。希望这次梳理能把稗子都清理干净,这样我才能重整出发,如以往一样充满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