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英子不太愿意给她妈妈打电话,大学毕业快7年了,自己还没有男朋友,每次跟她妈妈打电话,她妈妈总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抱怨。这让原本工作忙碌的英子很无助,也很反感。
……
“你说你都快30了,还不处对象,XX家的女儿都俩孩子了,你们还从小一块玩儿,多像人家学习学习。”英子试图将手机拿远一点,这些话她都快听出耳朵茧子了,她妈妈总是老调重弹。
“嗯嗯,我知道了。”
“你让我操碎了心。”英子的妈妈对英子说。
“我怎么就让你操碎心了,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按您预想的去生活,让您失望了吧?不要总是拿你的标准来衡量我。我是您的女儿,不是阿猫阿狗,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英子妈直接把电话给挂了,每次被说到这些,她妈妈就不愿意听。
(二)
英子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不是亲妈,为什么别人的母女关系就能特别和睦,而自己总是跟母亲说不上几句,就要开始无止境的争吵。不过吵归吵,平时回去妈妈还是对她特别好,做一堆她爱吃的。
二 童年阴影篇
(一)童年阴影01 “你是我生的,我当然可以羞辱你” —— 伤害
你是否常常碰到类似的情景?你是否常常被母亲或是父亲伤害过?你是否常常怀疑为什么明明就是爱,还总说出伤人的话?
之前有个特别火的新闻——某一名校毕业的硕士写了一篇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亲,文中还详细描述了从小父母给他带来的伤害,还说春节不回家过年了,决定与父母决裂,还拉黑了他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后来有人采访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对他的行为很不解,一切都是为了他好,怎么最后变成了天大的罪人了。
其实人跟人就是会互相伤害的,家人之间、情侣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等。而家庭中,子女常常收到以爱的名义的伤害。根据康永的情商课,大致归为以下三种典型的伤害:
第一种,“以指责代替关心”。父母常常用指责来表达他们的关心。父母在组成家庭时,不可避免就形成责任,而这种责任最常展现出来的就是,家里的小孩一旦出了状况,父母要负责来面对,可是父母没有能力或没有权力来执行他们所必须要负的责任,所以他们会选择自责,或是指责你。
第二种,父母常常让我们感觉情绪起伏剧烈,忽冷忽热。而父母之所以会有这样,常常是因为我们做小孩的人的表现常常忽冷忽热。我们此刻展现出笑容,让父母觉得我们是天使;下一秒,我们把成绩单拿出来时,父母一看,觉得我们是魔鬼。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我们的表现忽冷忽热,父母的情绪就会忽冷忽热;父母的情绪忽冷忽热,我们也跟着忽冷忽热,然后矛盾就产生了。
第三种,“拿你的缺点出来开玩笑”。父母常常忽略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忽略我们是由情绪的、有感受的,从而养成了“拿你的缺点出来开玩笑”的习惯。而等我们成为大人了,他们才会体会到“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此时,对小孩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二) 童年阴影02 “父母两双眼睛,看不到你一颗受伤的心”——忽视
父母常常忽略我们的感受,是因为父母的爱里有一定权力的成分,还有一定的自私成分。在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父母的经济收入支撑整个家庭,他们这样付出的时候,也就理所当然的取得了支配小孩生活的权力。另一方面,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远超过对其他孩子的爱,而这是因为只有自己的孩子体里有这个家族的基因,孩子是这些基因的延续。这是自私的部分。
(三) 童年阴影03 “想要原谅你 但我的委屈无处安放”——和解
“我们往往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一个道歉;而我们的父母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一声谢谢。结果,父母跟我们双方都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美剧《临时家庭》(Casual)如果你对和解所持的态度是等着对方来道歉,那你是高高在上的要接受敌人来投降,这不是和解,是受降。
不要把父母留在我们心中的阴影,当成是我们现在生活不顺利的替罪羔羊。加拿大的约克大学的心理学家Greenberg教授,他提倡过情绪焦点疗法,Emotion-Focused Therapy。情绪焦点疗法告诉我们,情绪其实是一种讯号,是我们发给自己的讯号,值得我们自己好好地收听这个讯号。所以,就算父母亲真的曾经在我们心里面留下了伤害,这份伤害所造成的情绪只要能够得到倾诉,就等于是这份情绪得到了安放。即使没有父母的参与,我们也得到跟自己的和解。
我们是成年人,父母也是成年人,但我们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即使我们血缘上很亲近,这不表示我们要达成一致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接受“不和解也是没关系的。”如果你达到这样的心态,你就真的放下了。
三 成人视角篇
(一)成人视角01 “每一个被需要的人都有需要的时候”——自私
对于这个世界的设定,对于不同人物的设定,都是我们活下去的依据。比如我们对于父母,有对他们的人物设定。“人格”一词,英文中是“personality”,来源于“persona”面具。每个人在社会的角色不同,戴上面具,扮演不同的戏份。“”我们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从一个比较幼稚的人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人呢?就是当我们终于了解,所有的面具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真的人。“所有的人物设定都有下班的时候,只有父母这个人设施不下班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对完美的父母,可父母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接受父母的不完美,亦如父母应该接受我们的不完美。
(二)成人视角02“这是我的选择,希望有你的支持”——决定
管理学方面的专家Stephen R.Covey科维,他曾经写过关于成功的书,也曾经写过关于家庭的书,这本书叫做《与幸福有约》。Covey说,任何一个家庭都应该要经过家人之间的沟通,而找到这个家庭发展的方向,就好像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要透过船长跟船上所有的人的沟通,才知道这个船要航向什么方向,要抵达什么目标。不过Covey在提出这样子的鼓励之后,立刻就告诉大家,超过90%以上的家庭没有做这件事。
父母之所以横加干涉孩子的选择,只不过是由于远古时代延续下来的人类的本能而已,只是没有感觉到。而我们要做的是说服父母,不仅从感性上,让父母认为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的成功之处,而不是失败,更不是背叛。而且应该使父母在理性上认为我们是独立的成人,我们经济独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这样才能达到与父母之间有效的沟通。
(三)成人视角03 “姑娘,你做樊胜美的样子真让人心疼”——亲情绑架
“家庭是爱的场所,不是换取成绩单的场所。”家庭应该帮助我们一起面对外界残酷的评价,而不是本身成为一个残酷评价的来源。我们没有必要在家中交出一份让别人满意的成绩单,我们必须认可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存在的价值。
“不要觉得世界上有幸福的范本。”如果你听说过幸福家庭的范本,那是假的;就像我们相信一件事情,就是世上没有正常人。所谓的正常只是一个传说,相对那个标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正常的部分。古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亲情勒索得到了明确的定位,是来自美国的心理学家Susan Forward,福沃德医生。福沃德医生她知道,亲子之间常常存在着控制的关系,如果小孩小时候就习惯被控制式的教养,长大了以后,很容易就会接受亲情的勒索。当父母对小孩采取控制型教养的时候,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会是“我是因爱你才这样子对待你,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才这样做的。”父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失去了可以控制的对象。
不要勉强做完美的优秀儿女。而面对父母的绑架,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接受的、能够执行的方法来处理。
以上内容是对蔡康永的《情商课》的一次复盘。
爱是自由、是包容、是理解,不是束缚。如果爱,请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对方,因为那不是真的爱!
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很感谢你们把我们抚养成人,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