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晋雯
01
看过一则这样的新闻,让人颇有感触:
一位律师母亲,和她10岁的儿子签订了一份《零用钱协议》,协议里明确指出了获得零用钱的条件,和可以花钱的渠道。和普通协议一样,甲乙双方签字,一式两份,严格执行,而这已经是他们母子之间的第四份协议了。
做了多年律师的母亲,见过了太多缺乏契约精神和法制观念的例子,希望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规则这样东西。
他们之间的第一份协议,是5年前,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签订的。当时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脑子里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又迷上了看动画片。于是母亲引导着孩子,和他签订了第一份协议。
这一次新签的协议,应该算是“〈零用钱协议〉2.0版本”。2.0版本的协议很严格,比如当月零投诉,包括家长、学校、亲戚等人的投诉,投诉一次减扣1元。双方在协议中约定了零花钱具体的使用范围,超出5元的金额使用需告知甲方。而乙方单科成绩排前三,可以额外奖励10元。
但是孩子依然坚决执行,并且通过这种签协议的方式,养成了契约精神。同学向他借了钱,他也同样会和同学签订一份借款协议。在外用餐吃饭,会把结账小票留下,他说万一发生食物中毒,可以拿照片作为证据。
事情被报道出来之后,很多网友都为这个律师妈妈的育儿方式点赞:无规矩不成方圆,小时守规矩,长大尊法律,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了。
02
同样是关于讲规则,要是家长也无视规则的存在,会怎么样呢?
去年国庆期间,南昌动物园里,一个爸爸骑在河马池外场的围栏上,先是将一把爆米花扔向池中的河马,接着又将带有塑料袋的爆米花桶直接扔进河马的嘴里,塑料袋和爆米花桶都已经被河马吞食了。
然而,南昌动物园的官方微博表示,园内河马池围栏边上共有2块大牌子、12块小牌子,用于提示游客不要攀爬围栏投喂动物。园内类似的提示牌多大近千块。
在网友发出来的视频中,周围的人没有阻止反而笑声一片。
想法设法的让孩子开心,是每个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事情越过了规则,孩子会觉得好笑,可这一笑,也许也笑掉了他规则意识。
父母是孩子360度无死角的导师,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模仿于表面。
纪录片《镜子》中说,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规则往小了说,是父母给孩子立下的规定,在孩子这张白纸上,父母画下的最美的图画就是规则的样子。
03
经历过terrible 2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规矩、规则,他们心中会把“我喜欢的东西”直接等同于“我的东西”。而此时的规则,就该给孩子设立起来了。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提到:孩子两岁左右,父母应该首先设立一些需要孩子遵守的规矩,然后逐渐地增加规矩。孩子三岁左右时,其错误行为更倾向于有意为之,父母要自始至终地让他遵守这些规矩。
小小的孩子们在游乐园,经常玩着玩着就因为一件喜欢的玩具吵起来,或者直接争抢。常常听到他们挂在嘴边的就是“我的”“这是我的,不是你的”。事实却谁的也不是,只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这个玩具而已。
记得小时候一个邻居小孩就是这样。他两三岁的时候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都据为己有。小朋友们哭着闹着不肯给,他的爸爸也从来都是帮着他。邻居都说这个小孩不懂规矩,而他的爸爸总是袒护他:两三岁的小孩子懂什么规矩。
上学以后,总是听说这个孩子被学校请家长,不是在学校打了同学,就是没有按规定完成家庭作业。小学的时候,孩子的爸爸依旧认为孩子小,给他框定条条框框的规则,太束缚他了,每当被请家长回来后,说说他也就由他去了。
中学的时候,这个孩子开始完全漠视校纪校规,经常纠结校外的人闹事,欺负同学。有一次他考试的时候扰乱考场纪律,被监考老师逐出考场后,他又纠结了校外人员在考试后对老师进行了报复殴打。最后被抓到警局,也被开除了。
孩子小的时候,舍不得给他定下条条框框的规则,长大后他的手脚触碰的就不只是规则的底线了。
规则往大了说也是法律法规。不守规则的小孩也许只会被惩罚,而不守法规的成年人则会被审判的。
04
身为父母,面对规则,我们通常都有矛盾的两面:一方面和我小时候的那位邻居一样,不希望肆意生长的孩子,被条条框框压抑了天性。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够有“规则意识”“契约精神”。
在父母的眼里,好像规则和自由,是对立的两面。一旦要追求自由,就像是要与规则对抗。其实恰恰相反,在规则框定的范围里,肆意挥洒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由。
有了规则的存在,孩子才能更加放肆地去碰触任何他可以碰触的地方。他知道规则的界限在哪里,他也会明白规则,就是他的保护伞。
孩子的头脑中那么多新奇的想法,要怎样才能更好的跟他们制定规则,怎样制定规则才能让他们不抗拒呢?
「让孩子成为规则制定者」
作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到: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孩子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
制定规则也是一样,想要孩子接受你的规则,不妨让孩子跟你一起来制定。有了“规则制定者”这一层身份的诱惑,他们往往会认真遵守。
我们通常会发现,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旦有人做了游戏团队中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这个人往往会比其他的孩子更加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如果家长单方面的跟孩子规定,几点必须上床睡觉,看电视只能看多久,对孩子来说家长和规则就是权威,自己像是被压迫了一般。
托马斯戈登曾经说:每一次父母们通过权力或权威去强迫一个孩子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为自我负责的机会。
不妨试试,在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的同时,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让孩子自己给自己制定规则,守规矩的同时,也学会自律。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母子,母亲在给孩子定下了获得零花钱的条件时,孩子也有表决权,来决定这个条件他现在是否能做到。
比如,我们在规定孩子的上床睡觉时间时,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孩子选择是9点,或者9点10分。只是多处十分钟的时间,孩子却有了决定权,他会有一种自主选择的感受,从而更加容易遵守这一条规则。
「让自己成为规则的遵守者」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边;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和反应,儿童会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不断模仿,然后变成自己的内在行为。
所以作为父母,自己也严格遵守规则,比单方面的语言教育,要更有力度。
还记得美国留学生虐待同学的新闻吗?三个中国留美学生,虐待自己的同学长7小时,检方调查后,一名中国学生的家长还试图贿赂受害人被捕。
家长不遵守规则,孩子自然不懂规则是什么。
我有一位做老师的同学,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总是联系不上她。因为她对孩子要求,除了家长允许的每天30分钟玩手机的时间外,不可以碰手机。于是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拿手机。
这位同学的给孩子制定的家规,在我们眼里有些严格,但看着她的孩子执行起来却又很简单。
家规规定,每天读3个章节的书,于是晚饭后的时间就成了全家人的读书时间。
家规规定,孩子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9点半,家长的睡觉时间不超过11点,于是他们夫妻总是在11点的时候就跟朋友道了晚安。
……
一旦家长开始遵守自己定的规则,孩子也就会懂得,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了。
05
刘涛在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时说:孩子要从小立规矩,不要过于随意随性。因为犯规的惩罚,不会因为孩子太小而不找上门。
孙瑞雪曾说:“规则不是桎梏孩子的,规则是保证每个孩子在生存环境中都能获得爱和自由的,获得尊重。”
每当看着孩子无忧无虑的奔跑时,我总会想,如果这个世界不用遵守规则会怎样。那就是孩子跑着跑着,被突如其来的车子撞倒,被突然冲出的人流推倒。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用遵守规则又会怎样。那将是别人的孩子在快乐的成长,而我的孩子会因为一时的兴起去破坏掉别人美好的一瞬间。
让孩子自由快乐,是我们的愿望,而教会他们遵守规则也是我们的责任。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而教会他们懂规则、守法律,也是我们对他们的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