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吃自己带饭做的干锅闷笋, 同事闻着很香, 都凑过头来吃 ,我打趣跟同事说这是老家带来的笋, 同事说 :嗯 ,老家的菜确实好吃 ,其实我没告诉她那只是我超市买来的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家庭的关系,不由地想到我和我其他人在饮食习惯上的差别。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虽然物质条件不佳,但在饮食方面从来不将就。只因我有一个勤劳能干的妈妈,十分善于利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的菜肴。乡下并没有现成的食材可买,全靠自己的双手获得,一个家庭的伙食好坏,跟经济条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在于主人是否勤劳。
我妈妈一年四季都象一只忙忙碌碌的蜜蜂。春天里,她忙着播种;夏天里,便有了各种新鲜瓜果蔬菜出现在餐桌上;秋天里,她忙着将各种蔬菜洗净晒干或腌制;冬天里,这些干的蔬菜瓜果或焖或炒或炖汤,即便天气寒冷,但餐桌依然热气腾腾。
一年四季除了各种时令食材,我妈妈还会自制许多美味的食物,比如自己磨了黄豆做豆腐;从芭蕉树上摘了芭蕉叶来包粽子;把米浸泡一晚之后用石墨磨成米浆做锅边糊;把糯米蒸熟后来酿米酒,酿成了米酒之后,又把酒糟捞出,在酒糟里放进五花肉,腌成酒糟肉;或是把糯米捣成泥以后捏成一团一团裹了黄豆花生粉做糍粑,或是加了艾草做成艾草馃……
而逢年过节,妈妈又下厨蒸炸烹煮,做上满满一桌子的喷香菜肴,那真是童年里最期待的几个时刻之一。印象中每次过年一定会出现在餐桌上的最多的就是自家做的豆腐及非常下饭的豆腐乳……
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让我在吃方面也变得讲究和挑剔,也像妈妈一样,喜欢自制一些食物,但可惜所学有限,比如至今都还不会包粽子 包饺子。
和我不同,朋友出生在县城,没有一亩三分地可耕种,伙食的丰盛与否,与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彼时经济不宽裕,再加上朋友妈并不精于厨艺,一日三餐的诉求是吃饱就好,并不讲究变化和花样。朋友算是和我认识之后,我帮她打开了在饮食上的万花筒,这些时日以来,也变得日渐讲究和挑剔,抱怨说是被我带坏了……
有时看朋友从老家带来,在我眼里看来只能算是粗制滥造的食物,而她吃得却十分欢腾的时候,我常冷眼旁观想她真是没吃过什么才是精心制作的食物啊……
那个 其实也没啥 就是给你们看下我们小时候古董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