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个宝贝都说肚子饿了,想吃鸡蛋灌饼,于是我就动手开始做。
由于昨天俩人看完手机后,我有稍微对儿子表达出因为眼睛不允许,不想让他再看的意思。所以儿子今天想看电视,不敢跟我说,便怂恿妹妹,让妹妹跟我说她想透支星期六的看电视时间。(这时,他们离我有4米远)姑娘因为不想看,没答应。儿子便用错方法,朝妹妹比中指。(这时,他们离我有2米远)
女儿便向我告状,说哥哥朝她比中指。我否定了儿子比中指的这个行为,那会并不了解儿子比中指行为背后的情绪和认知。
来到我跟前,看见我正在做着他们想吃的鸡蛋灌饼。哥哥用恶语(妈妈做的灌饼不给你吃了)来发泄着他求而不得和妈妈否定他的怨气。姑娘又拉出爸爸当靠背:“那一会儿我告爸爸呀!”(这会他们已在我跟前)
听到爸爸,儿子心里有点发怵了,捂住了妹妹的嘴巴,妹妹感到很不舒服,便蹲到地上,低落的情绪还没缓过劲儿来,哥哥又轻轻一脚,画了个弧度,有意无意的碰了下妹妹的嘴巴,这下姑娘哭了,我只能抱起来边安慰边做饼。
有了妈妈的怀抱,两三分钟,姑娘的情绪缓和了好多,又下去玩了。
反思
1.从4米到2米再到跟前,空间物理距离反应心里距离,孩子们不断靠近我,是向我求助的信号。(此刻写作才意识到)
2.整个过程随着孩子们一点点的靠近我,事情也一点点的在演化,最终两人因为开头的看电视请求演变成妹妹的崩溃。
3.儿子比中指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它背后想看电视的动机是被理解的。我应该在看到儿子这个错误的行为背后想到他一定有他的心里需求未得到满足。在这时询问、倾听儿子,那矛盾的程度也就到这了。
4.儿子心里不得劲时,他不会用嘴表达,只能用错误的情绪和对抗的行为来表达。
5.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我的引导、提高。
幸福是“不盲从,不随从”,内心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