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dudu的点名,也让我有个机会回溯那些伴随我成长的书籍,及有书籍相伴的成长岁月。
其实【对你影响最大的10本书】,是个难以在短时间内就作出回答的命题。人能够正确地尝试剖析自身思想的构成吗,能够不因随机一念而产生误差的判断吗,在漫长的时间,纷乱的杂籍里,顺利地找出曾经照亮自己眼睛的那一页纸,实在不容易呢。
我想,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些书,应当是在现在的人格完全养成之前,就已经注入心海了的。由是,我选择了自己10-17岁这段时间阅读的书。非常幸运,它们都还在我的身边。
合照如下:
1. 施耐庵《水浒传》
据说人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其人格的70%,虽明知此论谬矣,也承认水浒在我心里已经超越了一部文学作品而存在。我今日的那些兴趣爱好——诗词、宋史、散曲......无一不缘起于此。小时候,读不出江湖的浮沉与人事的诡谲,那些浪漫而悲壮的故事却热烈地燃动着少年的心。“作为男人,应当要这样活。结交朋友,一定要认识这样的人。”身为女流的我也不禁这样相信着。说什么少不读水浒。少不读水浒你亏大了。再轰烈的事业也是兴勃亡忽,再强悍的英雄也会倏然凋零。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这是水浒教给我的。还有那些重千斤的名词,东京城、大名府、梁山泊、黄泥岗、石碣村、阳谷县、清风寨、浔阳江、祝家庄、高唐州、饮马川、涌金门、清溪洞、六和塔......宣和时代的英雄气血与人间烟火,也会一直在我胸中氤氲涤荡着。
本来只想写一两句,一说水浒就停不住,下面都简写。
2.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 之 唐五代北宋篇》
所有文学体裁中,宋词是我的大本命。由于从小读这本词集的缘故,我对于残唐五代北宋的小词的亲切度,要多于南宋的激壮长调们。这本书是我脑库构成体之一吧。太熟了,就跟新华字典一样,真没什么可写的,口灭。
3.郁达夫《沉沦》
最喜欢的现代作家,最喜欢的中短篇小说集。每部作品从题材情节到文风造句无一不心有戚戚。郁达夫是我高中时代的男神,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够这样自由自我地写作,能够以这样饱含热情与忧郁的笔触去表达私人情感,去为那些零余微弱的人在洪流面前留下一段声音。而通过他的作品,我持续扩大自己在文学领域的后宫,黄仲则与清诗,日本俳句与感伤主义私小说,兰波与唯美派诗歌等等。不过我不会卖郁达夫的安利,毕竟不是人人都好这口。
以上三部有排名,剩下七部的无差别。
4.施万尼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德国社会学家写的一部欧洲人文史,原名《教养》。脑库构成体之一。高二时在历史卷子上看到一道阅读题,引了本书中的内容作为材料,还记得开头一句是“就这样,俾斯麦用民族概念的水晶球,收买了他们的民主主义原则.....”,当时读完就被击倒了,放学杀去海淀图书城,终于在昊海楼的地下书库里寻摸了好久找到买了下来,觉得幸福得不行。嘛,现在想想真怀念那种得到了知识之后纯正的快乐。
5.《圣经》
这个还用说?说一则想起来就会笑的相关小片段吧。我本圣经是新教版本,与天主教版本在某些章节的译法不同。最迷基督那两年,特想再收一本更古雅的天主教版本的。有次在学校外面看见书摊上有卖那种精装的小本圣经,我就嘚嘚儿地指着书问摊主“您这是天主教版的,还是新教版的?”,摊主看我一眼,给了一个吊炸天的回答:我这是正版的。
6.《鲁迅文集》
初中的男神是大先生。男神这个词其实玷污了大先生,但我又不想用什么精神导师之类的陈词滥调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伟大男人的感情。当年人人都怕学鲁迅的课文,我只感谢先生为我开了眼。锋芒毕露的时代过去了,他数不清的语句却还在激励着软弱的我。百年之前,百年之后,我们民族真的不会再有这样的作者了。
7.希特勒《我的奋斗》
一想想整个高中时代都是狂热的德迷,德军迷,第三帝国迷,二战迷,元首迷,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够大了。不过那时看的是电子书,照片里这本儿是后来收的生日礼物。仅以此书纪念我人生的另一个领域吧。
8.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也是高一时候看的,被妈妈推荐,用另一种世界观讲西方哲学史,一读就根本停不下来。那时候还做笔记,从希腊七贤到克尔凯郭尔,比上课还认真,也的确收获颇丰。后来这书火了,感觉到自己的先知还是挺幸运。一本苏菲,配一本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为我在诗歌与戏剧的对立面打开了哲学的那道门。(虽然最终也没往里跨几步)
9.北岛《时间的玫瑰》
赵先生是我又一位男神。这本书是我在他的诗歌之外,读到的第一部文集。介绍了九位比较冷门的20世纪欧洲现代诗人与他们的作品,兼谈文学翻译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大概要再晚十年才能认识洛尔迦,认识保罗策兰和特朗斯特罗默,认识动荡又充满魅力与骨气的20世纪欧洲诗坛。而这本书又加深了我对赵先生的敬意,一个文人该做的事,他已经都做了。
10.《红楼梦》
写累了不想写了,反正就是好书你们都知道的。
以上是我在高三之前读到的影响比较大的10部书,18岁之后,人格已经基本稳定,很难说有什么【塑造】类的改变。并且大学之后,接受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影视与互联网,书作为媒介的力量在日益减少。虽然如此,大学时代也还是读到一些触动心灵的作品,挑选几本分享出来吧。
山冈庄八《织田信长》(历史小说/人物传记)
约翰-班扬《天路历程》(基督教文学)
吴飞《尘世的惶恐与安慰》(西方文化/宗教)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文学理论/戏剧人物塑造)
田中芳树《海啸》(历史小说)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文学鉴赏/文学评论)
《孟子》(……)
郭沫若《沫若剧作选》(戏剧文本/历史剧)
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辞典》(文学鉴赏/文学评论)
还有一本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理论书籍《谈美》,送给朋友了,无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