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提升逼格,不过笔者以为,“逼”这个词不雅,“逼格”再高也都是“装逼”,无论如何“逼格”都很明显是个偏贬义的词。因此,与其想方设法提高逼格,不如装腔显得“逼格”比较高。
说到装腔指南,你一定会想起《花果山装腔指南》,此文在天涯一经发布,立即在网上疯传, 在各种装腔系列中,作者想要传达的就是教你如何装腔。有网友看了系列装腔指南后感慨:“我以为我很装腔了,结果在这牛人面前我就是一笑话啊……”很多网友在随后的跟帖中表示,看了很受用,以后会选择性地试用一下。
其实要说装腔,那真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可以分衣食住行,分场合,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又各有不同,分类型,文青土豪上流,各有各的逼格。就先从最近更新文章来说,我发现,给文章取个名字,也必须很有腔调。简书上有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当我们在谈论“我们在谈论XX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我建议最好看上三遍,你才能知道他究竟在谈论什么,据说文章标题不长,就没人看,用问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比如“为什么…”、“假如…”、“如何…”,在点点点的部分,你必须加上一个很吸引眼球的陈述句。
在写东西的人里面,我最佩服、最有腔调的人,就是雷蒙•鲁塞尔,鲁塞尔的文学宇宙十分奇特。在他一首长达五千多行的长诗中,写了一个三流演员和他情人的故事,在尼斯他们碰上了狂欢节。可以说几乎没有情节,全书三分之二的内容就是在详细描述狂欢节上的花车和面具,足足有四千六百多行!在他写作生涯的前十年,他创作了两部长诗,每部都有七、八千行。标题长算什么,还不就是一行。诗,还可以用千这个单位计算。
不过还有省力的装腔方法,那就是比谁短。比如这篇《地铁6》,一共7行,从字数算最多是诗,不过人家写的是文章。
在自媒体这个平台上,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如何逼出一篇欺世盗名的千字文,如何写出既能满足标题党又不掉档次的好标题。还记得大学刚开学时,为了和寝室同学处好关系,我不得不努力装腔,自学成才,遇鬼说鬼话,见啥装啥腔。然后我成为了很厉害的知道分子,成为了友爱同学的好孩子。终于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好累,我问自己是否可以不再装,不再以他人的腔调为自己的腔调,以显示自己的合群?
当所有人在微博上分享漫不经心的明星合照时,如果你发的是路边奶茶店故宫天安门,那你不是市井百姓就是刚进京的刘姥姥。当所有人都在熬夜看世界杯时,如果你一个人睡的很香,那你一觉醒来就没有了和他们聊天的谈资。我可以不装腔,然后我会失去安全感,害怕自己赶不上时代的脚步,我可以不装腔,那么我将被这个世界边缘化。
如果你已经决定成为一个笑话,不再装腔,请按照以上所述反着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