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终于有幸阅读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这本书,之前看到很多大大都在推荐,敬仰已久,只是没想到当我读完之后,我会是一脸的懵逼,真是始料未及。不过不要紧张,感情是我自己道行太浅,一下子接受不来那么多信息。[捂脸]
不信邪的我,觉得别人能看得懂自己应该也可以,遂整理了一下笔记,才恍然大悟,原来道理我都懂,只是之前看的时候太过囫囵吞枣,没好好消化,错以为这是一本天书。
真心佩服成甲老师,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他就是在写一些没用的大道理,而且还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整天芒格,芒格,好像这世界上除了他就没谁了。然而后来接触深了,就不由自主的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像我们“大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都是因为没能像成甲老师一样,吸收他人的精华,化为己用,并发挥到极致。
木从简,道从心,这几个简单的字是我翻开这本书之后发现最惊喜,喜欢的,也是最能准确概括这本书的。
成甲老师在这本书中主要是要介绍他的临界知识,也就是如何管理并运用我们的知识。所以首先第一点就是:什么是知识管理?
他说,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虽然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纬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其核心是通过知识管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而所谓的“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便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书中也套用了芒格先生的一段话来进行释意: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因此他也强调了: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这恰巧又很顺利的衔接到如何学习临界知识的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即第二点:学会反思。他认为,学会反思能带来无形的竞争力,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比如:
①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②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③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书中有举到棋手布鲁斯的例子,通过提问方式放慢速度,进而审视自己,从而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也避免了自己应用错误的知识。)
关于反思,书中也提到了很多精彩且有用的例子,然而在这里我主要想记录一下我自己接触到的例子,因为机缘巧合去年认识了阿鱼,也进了他组织的一个打卡群,他是一个超级逻辑思维实践者,做事又认真又负责,而且超级热心,有爱。只要问他关于学习的事情,百忙之中他也一定抽空出来回答你。
前几天,群里的阿欣看完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并写了读书笔记给阿鱼看,阿鱼就给她指点迷津,因为他知道阿欣是一个比较温柔、善良而且胆子比较小的女孩,他也帮过她选过书,解决过疑难杂症,所以通常意见都是比较中肯的。
以下是阿欣的笔记:
看了阿欣的笔记后,鱼是这样子回应阿欣的:
鱼说:我写和你不同。
我会写:我为什么会在某一个时间抱怨,比如,我抱怨自己不够努力。那么我为什么会抱怨,自己不够努力的原因是哪个。然后一步步的将这个问题的根源找到。因为你那样写,只是简单的介绍,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看书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改变自己。否则看完的也是一遍过,以后也会忘记。并没有解决你的问题。你看不抱怨的事件,着点是分析作者不抱怨的方法和概念,模拟她的那些方法,然后解决你的负担。我看书、拆书就是这样,逻辑思维深层复盘。找到的第一个的原因,不是真正的原因。
然后他又顺道给阿欣举了例子:
小明上课哭了。他上课哭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老师说他表现不好。那么为什么老师要说他表现不好?是因为他没有写完作业,那么没写完作业的小明到底昨晚干了什么?
接着他又细心帮忙解释问题并且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问题方法了:
他说:大多数的人进行思考,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小明哭了,是因为表现不好,却不会思考表现不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从而错过了完美答案,错过了一个事件中真正的答案。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尝试培养这种更有意思的逻辑思维,以问答的方式训练自己的思考力。一张纸,一个笔。先写出标题,日期。然后根据标题进行问题深化,不断的挖掘出一个事件的真实原因。每天坚持写几张纸,一年以后,这个习惯一定会带给一个不一样的你,全新的你。要找这个原因后面的真正原因。比如不能拿掉手机,是因为手机好玩,还是你根本没弄懂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的重要性呢(手机问题是我的问题[捂脸])
由此可见,读书笔记也必须是用心去写,才能对自己有用,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也可以顺便回应了成甲老师的第一个观点,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我们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若是想让你的反思能力能够有一天带来一股隐形的竞争力,你可以尝试坚持做假设,提问题和写日记。关于这一点,成甲老师是这么说的:我慢慢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在此不得不提的就是他认为能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记录(如实地记录过程,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②定期回顾(周/月/年/的回顾,人脉与清单的回顾)
③付费购买(书和时间)
以上几点至关重要,有关的解释也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书来看看。
有了知识管理的认知与反思能力,接下来成甲老师就带我们学习怎么发现和运用我们自己的临界知识,即书本的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在此过程中,你也可以尝试用你的天赋,在做你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而天赋,就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视无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当然去做的事情。)
那么要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1.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2.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①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②大量地持续练习)
3.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①关键的预见性认知②应激性反应与单因果思考方式③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
在这章节里,更多的是提到了作为一个管理层的人员应该怎么做,以及在这个海浪涛涛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具有未来的竞争力。
比如他会说到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①现象层面②技术层面③底层规律层面(用户价值,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从众效应,边际成本等)
但是我比较在意的还是那个“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他说,能力圈就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做得好。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圈,只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欲望与能力相结合。要小心翼翼,步步经营。
他给出的例子就是现在的大神秋叶PPT,讲他在能力圈中如何投资成功。我想这个例子大家也知道,所以我想说一说我身边的例子。
小熊现在在做实习厨师,但他有个很伟大的梦想,想要靠自己学习到的本事,将来开一个能结合各国料理精华的店。在与他聊天的过程中,他就不止一次流露出要去东拼西凑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的“野心”。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给他的答案却是:先做好自己目前能做的,把自己的中餐技能get到满点,做到行业的佼佼者,在考虑其他的事宜。不然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连基础的技能也学不好。况且他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有现在练好自己的真本事,到时才可以一起放手大干一场。
听了我的话后他也表示理解,他也觉得自己不会放弃梦想,只是想早一点实现。我也挺开心他能有自己的“欲望”,不过确实是应该步步为营,才能稳超胜券。就像成甲老师说的“要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瞄准好目标,再扣动扳机。”
如果你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亲近不了大神,也不用慌,我相信只要你能力上去了,他就一定会在你的“能力圈”里,而不是静静地躺在“朋友圈”里。
最后,还想来谈谈第四点:复利效应与黄金思维圈。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并没有涵盖书本最后一章的所有观点,希望有人会喜欢。
在复利效应里面有讲到一个“触发临界点”,这个我以前有稍微接触过,不过没多大在意,只是今天看到有实事反应在自己身上,才恍然大悟。
成甲老师的例子是说,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有150个朋友(一度人脉),你每个朋友也有150个朋友(二度人脉)……以此类推,当我们有六度人脉时,就可以覆盖整个地球。(150的6次方为113906亿,超级震惊!)而到了第四度人脉时,你就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个阶级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能量了,“触发临界点”也由此产生。
就好比如你在微博上转发帖子,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小小的能量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很可幸的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总会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因此书中也说到,要想成功,或者写出10+“豹文”,在默默无闻之前,都必须要坚持,也许有一天被大咖慧眼识珠转发了,你也就火了。
我自己是从来没有什么“豹文”的,更加不可能有什么“火”的作品,但是很开心的是自己的文章有时也会被他人喜欢,有些公众号编辑也会问我去不去投稿。但是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能力,也没有多大在意,只是有时会觉得很开心,居然会有人喜欢我的文章,那不就是很值得开心的一件事吗?特别是有一个编辑是在无意中发现我并加了我微信的,更让我开心,虽然目前为止并没有合作,只是加上微信的时候那种兴奋的心情就已经可以让自己开心很久了,那没合作又有什么关系?
而黄金思维圈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是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思维方式能成就一个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也都需要着黄金思维圈,简单来说是WHAT(表象)HOW(如何实现)WHY(为什么做)这几个点。
书中说,如果你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在众人中脱颖而出,那么你一定要比别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你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在这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成甲老师自己举他公司一个员工“贴海报”的例子,因为她始终想着的是“怎么样给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而不是怎么快速的贴完海报。
因此她想的是:为什么公司要贴海报,为了什么?接着又是一个又一个的“怎么做”,即成甲老师说的“抓住WHAT的本质,发挥HOW的创意。”最后她完美的把海报用到妙处,结果他们公司在学校里的招聘是最成功的,最火爆的。
不由得让我想起之前大夏天在地下人行通道派传单的阿姨,午后的路上人迹罕至,武汉的室外温度达到40°+,阿姨可能是怕晒吧,所以躲在地下通道派传单,通道里灯光昏暗,我走下去的时候简直有点吓一跳,好像突然冒出来一个丧尸。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子的地方,为什么会被阿姨选中,如果想快点结束这项工作,不是应该选一个人多一点的地方吗,在这里一小时都不见几个人经过,要派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手上厚厚的单子派完?
真的有点费解,所以成甲老师的海报例子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派单的阿姨,要是她也愿意多思考问题,也许就可以早一点完成工作。这也是黄金思维圈的最大价值: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
《地狱少女》的阎魔爱有这样一句话:两个血色的花瓣,一个叫因,一个叫果。
我相信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就像是黄金思维圈,我相信也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里面的。多思考,也许就能找到很多有用东西,很多创意,避免做很多的无用功,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或者也能让你远离很多“陷阱”,避免很多不愉快的事发生,也能让你拥有“发散思维”,赢得更多的机会,那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关于临界知识,要学习,练习的,锻炼的还有很多很多,说了这么多,也难以把自己心里的所有想法说出来,但是没关系,希望以后能用到,而不只是记下来,写下来就完事,希望大家能共勉。
END
喜欢的不妨点赞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