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开始解读《被讨厌的勇气》。
朋友说,新换的工作,也感觉不自由。只是和上一份工作比,稍微好点。然后是一阵抱怨……
或许每一个打工人都曾想过要选择自由,过喜欢的生活。但如果真的问你,什么是自由,你是否回答得上来?
阿德勒说,自由就是不惧怕被人讨厌。当一个人不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就可以做自己,这是自由。
不过,自由都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自由。
如果内耗严重,感觉不自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做自己,也感觉离幸福较远,可以看看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其主要理论有三个:目的论、课题分离以及共同体感觉。自由是课题分离中的一部分。如果对自己不自信,感觉不幸福,这本书值得一读。
为什么呢?
第一,目的论:解开过去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直面改变和未来。
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常常归于过去的经历。比如原生家庭不好导致现在过得不好。但其实过去经历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的经历。
因此,不用从过去找原因,而是发现当下束缚我们的东西,进而对症下药即可。不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有过多少创伤,只要根据我们的目的,赋予其意义,便不会有枷锁。
过去不决定我们的未来,现在决定我们的未来。
第二,人是自由的,且人为自己而活。
人人都说做自己,但真正做自己的人却不多。因为能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想得到他人认可,太难做到了。比如你会不在意父母和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吗?
但自由就是不怕被人讨厌。因此,我们就不再执着于身边人和社会对我们的期待。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生活,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第三,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幸福人人想要,但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其实,人们烦恼的根源都来自人际关系。同时,幸福也来自于此。
当我们知道人际关系可能会发生的矛盾,也就有相应的对策解决,幸福也就唾手可得。知道问题是什么,自然懂得如何获得幸福。
第四,阿德勒是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
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和哲学家。他还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戴尔·卡耐基评价阿德勒为“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他主张人可以改变,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思想,在当下的社会,更能给予人们奋发向上、完善自我的“正能量”。
目的论
我们简单了解下目的论,以了解阿德勒思想,方便理解后面的内容。
一个年轻人很害怕到外面去,因为只要踏出去一步,他就会心悸、手脚发抖,会有一些不适症状发生。因此,他多年闭门不出,也没有工作过。
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超级社恐人士,无法正常社交和工作。
不过,一般遇到这情况,我们会分析这个人为什么不敢出门,他曾经经历了什么可怕的事物,才会出门就心悸和发抖呢?
这样想,是弗洛伊德的观点。他提出原因论,就是我们做不了某事,是因为过去的某个原因导致的。
比如这个年轻人的原生家庭可能不幸福,小时候没有得到正常的养育,所以害怕社交,进而无法出门。
原因论是从过去找原因,是受到了精神创伤,所以无法做到某事。
但阿德勒的思想不同,他提出目的论。我们不想做某事,才找到某个理由。
比如这个年轻人是不想出门,所以才出现心悸和发抖的症状,这样他就不用出门了。这与过去没关系,跟他的目的有关。
目的论,说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这两者的区别:
目的论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因而不论此前的人生发生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影响,人可以改变。
而原因论说当下出现某个问题,是因为过去发生了某事,受到了精神创伤,才出现现在的结果。从过去找原因,容易止步不前,人就无法改变。
相对而言,目的论更能给人改变的勇气,也更适合普通人。
一个女生有脸红恐惧症,也就是她不敢见人,在他人面前就脸红。这对她来说,很困扰。于是,她找到哲人希望对方能治好这个毛病。
哲人问女生治好了想做什么。女生回答说去跟喜欢的人表白。
哲人说可以治,但他不会给女生治。因为女生脸红是因为需要,她害怕被喜欢的人拒绝,才有了这个症状。所以只要还脸红,她就可以安慰自己,没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因为自己有病。
后来,这个女生没有再来,而那个她喜欢的人也先表白了。
这个故事跟很多人想做某事却没做的原因类似,比如等我有钱了就去旅游,比如等我有空了就去吃那家餐厅……真正想做的事,即使有阻碍,你也会破万难。
当我们想做某事,却纠结于原因,就不容易做出改变。且过去已经发生,我们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和未来。
如果我们看到目的,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改变只需改变目的,其结果也会跟着变化。
比如朋友抱怨在婚姻里不幸福,然后说到是小时候的父母太忙,没时间陪伴自己导致的云云……反反复复,多听几次,我就拒绝了与对方聊天。
如果你觉得是过去影响了自己,那么现在开始就可以不受其影响,需要想的是如何改变。但对方沉浸在抱怨中,并不想改变。
因此,遇到事,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当下不能成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来调整策略,再看效果。如此,怎么可能会一直失败呢?
关于人人可以改变,如果你觉得难,可以换个表达来理解。
我们可以看待世界,怎么看待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用生活方式来理解。
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如果不幸,那也是自己造成的。就像那个不出门的年轻人,以及那个会脸红的女生。
那改变也简单,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就行。第一步,下定决心要改变,也就是决心放弃现在已有的生活方式,然后选一个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即可。
如果你要用世界观,人生观等来理解也可以,如果当下的观念不好,那就看到哪个观念好就吸收成为自己的,而后用其指导自己的生活。
改变,需要当事人自己想改变,别人想改变当事人很难。就像前面提到的朋友,她婚姻不幸福,后来自己病了一场就想通了,改变自然发生,再见发现她已和过去不同。
当下的我们,不论是幸不幸福,都是自己的选择。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不喜欢,可以换成任何一种喜欢的。
有人说自己很烦躁,无法静下来。这不是不能,而是自己不想改变,也就是自己不想静下来。想静下来的人,会尝试各种方法,比如冥想,比如运动。
但其实,更多的是当事人没有改变的勇气。
人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才采取的行动。人是可以改变的。幸与不幸,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不喜欢,可以换。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下一期我们来看烦恼的来源,如何处理好人生的三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