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曾经说过:许多人活着,不只是为了活下去和过得舒适;你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对你来说才重要,在某种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它本身就很重要。
在我看来,读书就是这样一件事。
从小的时候起,我便莫名喜欢书。尤其喜欢倒一杯清水,捧着一本书,坐下来慢慢看,这样的时光很美。于我而言,我不可一日不读书,因为文字里藏有魔法,带着力量。
前段时间看了法国知名编辑安妮·弗朗索瓦的《读书年代:带上所有书回巴黎》一书,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夏日的夜晚,作者家那幢楼险遭火灾,她的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她穿着睡衣,腋下夹着一本书。那本书是借来的,母亲翻寻了好久才找到。与此同时,邻居们正在奋力抢救皮大衣和珠宝财产”。作者一家对书的珍重,在生命财产遭到威胁时,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我感动之余,心生惭愧,肃然起敬。
我对于书的爱惜,虽不及他们十分之一,却能懂他们那种超乎寻常的珍视。小时候,家里没什么书可以供我看,因此我常常把一本书看上个十几遍。后来有了关系好的同学,去同学家里玩的时候,一旦叫我看见了书,我便会趁机借。那时不懂“珍惜”这个词,但当时的模样,确实当得上珍惜。在书籍贫乏的童年里,我借来的每一本书都着闪光,它们映入我的眼眸里,也闪着光。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已经认定了,书,是我一生的挚友。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深以为然。我也相信读书可以管饱,书就是面包。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所以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而书籍,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迈向充满诗意的远方,因为书中蕴含着最美的诗意、最梦幻的远方。
通过书籍,我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它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原来我所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原来这个世界那么大。
书籍切切实实的帮助了我的成长。它教我感恩,感谢父母老师,感谢身边的朋友,感谢活着本身;它教我绅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教我高贵,重要的不是超越别人多少而是自己是否超越了自己;他教我悲悯,让我懂得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而不是恶意的揣摩、刻薄的对待;他教我分享,真正的分享不只是物质上的分享,更需要精神上的……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否定从前的自己,不断增长见识更新自己。而书籍与我的成长紧密相连,在我成长中所经过的黑暗隧道里,书籍就是指引我前行的光,我向着光亮那方,哪怕跌跌撞撞、磕磕盼盼,也心怀希望、永不言弃。
书籍不只是陈列在书店里、摆在书架上的、裹着精致书皮的,其实人生中有很多无形的书。比如我们的人生,就是以时间为轴,以我们的足迹和感受来书写的,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用心去体验生活,去书写一个无憾的人生。
年轻的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在哪里、又做些什么。我也迷茫,但我会确保每一天过得充实,我不急不躁的读书、写作,我相信时间会给我答案。
你若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每天都进步一点点,那么我的回答就是读书,高尔基也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无论从宽度上,还是从深度上来看,都是如此。我有好朋友曾经极其不爱读书,但又羡慕我爱书的样子,而且她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实在是太颓废,后来我建议她去图书馆里,哪怕只是在书架间走走,也一定能够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因为书籍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艺术、哲学、文学……应有尽有!现在的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阅读方向,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只可以谈穿衣打扮,还可以聊一聊阅读感受,不只逛街看电影,还去书店里搜罗新书……我醉心于这样的友谊,因为书籍,我们互相鼓励进步,我们也拥有了更深的对话。
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否则你与昨天毫无差别,这还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经过了一年、两年、十年,你还是过去的自己。要知道,不进则退。
有时候,我们觉得世界太过喧嚣、浮躁,那是因为你的心在焦躁。但书,会给你带来一片宁静,它把时光拉得更慢,让生活更加充实。亲爱的你,不要着急,慢慢来,会走得更远。
读书其实是一种输入,但想高效地读一本书,就一定要输出。因为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别人。你也会因为写作,而得到更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家安妮宝贝曾经在采访中说:我们在生活中很难获得一种坦诚和真实的沟通,因为这需要同等的对手,但在写作中可以得到,因为你自己可以和自己说话,而同时你知道,当你自己跟自己对话时,这些坦然而真实的语言会被很多人分享,他们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部分。
刘同写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在发行25天内就加印到了40万册。这些年,他用文字将过往一一细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针脚做备注,拿心事以起承。因为写作,他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了痕迹,将自己的人生之书书写的更加精彩,更加美满。
有人在看了《谁的青春不迷茫》之后,写了长长的微博,去分享感受,有人拍照感谢,也有人对这本书感到失望。但这本书是时隔十年的对比,每个字句都有很多人的影子。刘同在十年前的无心之举,却让他在十年之后,用文字找到那么多共鸣的人。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写作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写作的受益者。
去年高考结束之后,我利用暑假读书,然后坚持输出,写了几十篇书评,然后在书吧里分享,向简书投稿,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
我很惊喜,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的文章也可以写得很好,也可以让别人喜欢。更重要的是,因为写书评,让我有意识的去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以及这个作者的生平,书友会因为我的书评而私信我,和我聊这个作品,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对于作品的理解。因为一篇几千字的书评,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见解,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和赞赏,我觉得自己赚大发了。
后来我坚持写作,继续投稿。其实很多时候,都没有特别好的反响。尤其是在简书中投稿的时候,我的文章往往无人问津,如石沉大海一般。我会因此感到挫败,但伤心之余,我会想想,自己怎么写才会更好。
如果你写的文章没有人愿意看,那你还会坚持吗?我的回答是:会!我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坚持不只是因为自律,更是因为热爱,我爱读书,也爱写作,又为什么要放弃呢?
人是在一次次灰心中成长的,一个人的文笔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码下来的,重要的不是我的文章为我带来了多少关注度,而是我自己对于我自己的成长,有了一个认识。
除了写书评之外,我也写一些散文,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小确幸,可以去写去记录去分享。我只管去写,只管去分享,如果没有人喜欢,我自己喜欢,但事实上,会有人欣赏,会有人因为文字而喜欢上你这个人。
当你开始写作的时候,写着写着会发现很多美好的意外。如果你不曾提笔,你不会知道自己竟然会写出这样美好的句子;如果你不曾提笔,你永远不会遇见,那些和你一样努力的人;如果你不曾提笔,逝去的时光就无法被很好的回顾。
某一天,当你把自己从前的文字拿出来看,会是满心的欢喜,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透过文字,你可以穿越时空,我会想起自己的书评,让更多人去看一本好书;我写的游记,让我通过文字多次地重游;我写的感悟,让更多人开始感受生活;我写的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从中找到共鸣;我写的文字,让我遇到了更多努力的、可爱的人……
由于不断的输出,我需要做的是不断的输入,为了更好的写作,我会读更多的书籍。文章的无人问津,曾经灰心丧气,却没有让我主动放弃过写作,我不会因为灰心而停止对于文字世界的追求,因为我爱阅读和写作本身。
面对未知的未来、自我的焦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也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不只有美丽的景色,还有温度,当我们走的太快,景色被拉成丝,无论速度有多快,我们可以记得温度,否则一个人只有速度没有温度,那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雕塑。
文字可以让你的过往有温度,让你的成长有迹可循,让你的内心更加的充实。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孤独和寂寞有本质的区别,寂寞会发慌,而孤独是饱满的。文字的世界会让你领略孤独真正的境界。
我记得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文末扣问:今诸生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师有书,若业不精,德不成,非天质之卑,心不专耳,非他人之过?
读之,心中甚惭。但人生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我会把每一刻都当成一个开始,努力的去读书、写作,去追求一个未知的自己,去更新自己。
愿我们都能在阅读和写作中,遇见更多美丽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源“堆糖”app.这是一篇因学校征文而写的稿子,但是很感谢,这篇文给了我新的感受,我就说嘛~文字有魔法!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