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不知多少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面临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催恋爱,催结婚。新年还未开始,网上以及各种公众号上已经兴起了一大波应对攻略。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二十几岁正是处于寻求亲密关系的阶段。可是生活并不是按着计划在走,但无论恋爱、已婚或者是单身,这都是一场自我修行。
前几天把几年前未读完的《围城》读了,后半段的故事讲的是方鸿渐与孙柔嘉间的婚姻生活。两人由于成长经历、家庭观念等的差异,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硝烟。起初他们两人在一起,便不是因为爱,只是不讨厌。这是多少人现在结婚的原因,婚前的不了解,观念的不一致,自然要到婚后去解决。而他们没有处理好婚姻关系,事实上也是没有处理好与自己以及家庭的关系。
作为单身的自己,回家难免要被各种催问,而我都只是一笑了之。我知道自己还有“功课”要做,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一个人,越了解自己,越愿意去等待。用一颗敞开的心,等待另一个灵魂的到来。
经历了两段感情,完全不一样的感情,在其中历练自己,呈现出了与自己的不和谐,分手后,总能细细反思,看到那些背后的原因,并且一步步的完善自己。
第一段始于大学之初,初入大学充满热情与精力,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社团认识了我的第一任男友。他总是带着笑,自信,有能量,并且有一张巧嘴。我被他深深的吸引,那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因为家人一直说我不善言辞)。我们一起后的日子,常常呆在一起,渐渐的,我发现他的控制欲很强,我做的事情都需要在他的掌控之下,干涉我的事情;对于我所做的事,也总是百般挑剔,认为不好。我们常常吵架,事后他也会哄我,然后又和好。一起的日子有笑有泪,也算是轰轰烈烈。最后他工作了,我依然在学校,异地了,分手了。
他是理想的自己,同时也是理想的父亲。与他一起的日子中,曾无意识叫过他两次“爸爸”。我的父亲是一个与他相反的人,总是无精打采,很虚弱的感觉,不能给我以强大能够保护我的感觉,因此,一度我需要照顾他的状态,而和我第一任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尽管被束缚,可是心里觉得很踏实,有依靠的感觉。而我也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一直觉得不够好的自己。
这段关系,也让我踏上了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道路。原生家庭是我们生命的起点,我们应对问题(特别是关系)的许多方式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内在的应对关系的模式,尽管后来会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技能,可是依然不可避免的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
反思与父亲的关系,慢慢地去靠近父亲,了解父亲的成长,了解他为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了解他的无奈,倾听他的声音,理解他,放下心中对理想父亲的期待,感恩于父亲那沉默而无私的爱。
第二段感情在工作后,与第一任男朋友完全不同,他体贴,不善言辞,也很安于现状。我们一起的原因似乎也就如方鸿渐和孙柔嘉一样,只是不讨厌吧。我们的日子平淡如水,面对争执,我们都选择了沉默应对。然后通常是我主动的去沟通,然后和好。委屈求全的关系,表面平静的关系下,实则波涛汹涌。我们都害怕争吵,害怕矛盾,于是回避与讨好,可是终究因心累而分开。分得平静,亦如一起时的平静。
以前学习萨提亚家庭治疗沟通姿态的时候,我与一位学员一起进行亲密关系中不同姿态的演示,我发现,在关系中,由于害怕矛盾与争执,通常我是讨好的,面对指责的时候,我也会指责回去,然后是打岔(比如沉默,回避),等大家冷静下来后,我会继续讨好。讨好,是因为害怕冲突破坏了关系,可是讨好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一个短暂而表面的和平。
在关系中,我发现我的依恋模式是回避型的。渴望亲密,渴望爱,可是在表面会装作不在乎,面对问题,也会是用逃避冷漠的方式来对待,似乎以此来宣告自己不在乎。这样依恋模式的人,也通常不能感受到别人的善意,或者会用有条件化的方式来解读对方的好。记得看过的一句话,也是我在咨询中曾经真切的感受: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会认为咨询师表现出对他的接纳、爱等,是因为他给了咨询费。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触动了,反观作为咨询师的自己,对于来访者的真诚与接纳等,是出于对来方者的理解,而不是为了钱(最初我也是不收费的。)对于关系的模式,以及相关的看法等,通常是我们自我心理图式的投射,所以有时需要去分辨,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源于自我的投射。
这段关系对我来说也有治愈性的作用。一起的日子,虽然平淡,但他是一个包容的人,至少最初或者我感觉是这样子的。
与他一起的日子,我会告诉他我的成长经历。比如,小时候寄养在亲戚家,有一次挨了很重很重的打,棍子都被打断了,可是所有的人都像看笑话一样的看着我,没有任何一个人帮助我……在这些诉说中,看到了自己为何有时会觉得不被爱,会有无助的感觉。当我流泪时,他总是静静的抱着我,任由我哭泣(我告诉过他,我哭的时候,你就让我哭,哭完我就会好)。这些包容的部分,慢慢的整合了我内心的伤痛。他也总是支持我做任何事情,让我相信我能行,我足够好。
他,相比男朋友,更加像是亲人与朋友。
亲密关系中,常常有事我们会去跟对方说,有问题也会告诉对方,有情绪也会向对方去发泄,但这样便缺了自我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理解和看清自己当下的情绪是源于当下的事情还是源于过去的经历是很重要的。
分手后的一次工作中,因为电脑系统的问题,我需要找相关的人处理。可是那几天很忙,处理问题的人一直也在忙其他的事情,我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有帮我处理。那时,我很生气,也很恐惧,能感觉强烈的身体反应,呼吸变得急促,心跳加速。我问自己,这些情绪反应真的是因为这件事吗?虽然他们现在没有帮我,但一定会帮我处理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让自己静下心去感受这份情绪,是否熟悉?这种感觉很熟悉,也是我常有的感觉。面对不确定,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时,就会怀疑害怕。我意识到这与小时候经历有关,那时家里条件不好,需要求助于人时,有时会遭人冷眼;也记得走亲戚时,亲戚找父亲催债时的状态……小时的我,面对那些不能掌控的情景时就是这样的感觉,害怕找人帮忙,害怕被拒绝。当我理解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感到了放松,也能够以一种客观的状态来看待当下发生的事,把现在和过去分开。
事实上,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或情绪反应都是自动化的,有些会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类似的情景,会无意识的唤起一些情绪,因此,需要沉下心,去体会,去分辨。
单身或者恋爱期间,面对问题或情绪等的时候,不一定要急于倾诉,可以先去感受感受,问问自己,多少来源于当下,多少来源于过去。
无论是恋爱还是单身中,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都十分重要。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看到过去对自己的影响,看到自己为何是现在的样子,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内在的渴望,看到自己需要一段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