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工作稳定了,还剩下什么让父母不安心的呢?思来想去,那恐怕只剩下儿女的终身大事——婚姻了。不知不觉,我和我的妹妹(小我一岁)也加入了被逼婚的队伍。之所以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一个新闻。
今年28岁的果果(化名)在杭州做产品内容的工作。长得很清秀,皮肤白净,单眼皮,一肩乌黑长发。本应该是被追求的美女,虽然已经相亲十几次了,但是依然没有恋爱一次。果果从小被禁止早恋,初中有男生送情书,妈妈冲到人家家里抗议。大学接触了国外的晚婚主义。母亲认为女生过了25岁就是走下坡路。至今单身的果果让母亲甚为焦虑,母亲着急就说女儿心理有问题。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妹的婚恋状态成了我家最关注的问题,我妈一直嘀咕,错过了24,生怕再错过了25!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我妹成了我妈手里的烫手山芋,生怕自己闺女嫁不出去一样。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结婚证太难考了!
昨天我妈还跟我抱怨,你妹也真是的这好几个介绍的挺好的小孩,就愣是没有一个相中的。再这样下去,就没得挑了。
这些个人里面,有开饭店的,有开汽车维修店的,还有些其他的。我想怪不得我妹不同意,在一起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嫁个这样的人,不就相当于把我妹的一生给绑架了吗?我妈自然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虽然来城里住已经挺多年了,但是农村的一些老观念,在她这里还都是一成不变。在我们老家农村,女孩二十就算晚结婚了,像我妹这样24岁的,就已经是大龄剩女了。
“‘成家立业’,先成家再立业,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样的事。你们读这么多书难道不懂?”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名言”他们信手拈来。这也是我爸妈经常教育我的话。历史的车轮在向前滚动,该进步的就得进步不是?让女孩子进学堂读书是进步,废弃缠足的陋习是进步。不逼婚、尊重青年的选择也是进步啊!
其实,我私下里也有和我妹探讨过这个问题,不光是我妈让我去找她谈,我自己也想她能早一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其实,我也知道她心里面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男朋友。情投意合,自然不必多说。重要的是,她想在经济上独立,不想通过婚姻这种社会行为依附在对方的经济上。这一点,有点儿西方的晚婚思想。给对方一个更好的自己,实现经济独立需要时间,或许这也是她单身的一个原因。她说,她有时候也会着急,身边的还都是不太合适的。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但是周围大人们比我妹着急的多,就显得她的着急是那么轻描淡写。
她说,在朋友圈里屏蔽了爸妈和七大姑八大姨。因为她讨厌她们老指着合影里问东问西。
“左二的男生看着不错,在哪里工作?”
“右二的也不错,有对象没?”·
·····
其实,这和我一样。我多希望他们能够选择性失忆啊!这样她们就不会记起,我上学时候认识那些同学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剧里的人物她们很少记得牢,这些偶尔出现的名字却念念不忘。或许因为这是他们儿女的终身大事的原因吧。
我父母是相亲认识的。从相识到结婚,没有超过半年的时间。见了面,觉得合适,双方家长同意,就把日子定了,简单粗暴。没有太多熟悉的时间,更没有后悔的余地!但是,就算是这样,老两口也二十多年过来了。
婚姻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积累资源的方式。中国的“剩女现象”,这似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相亲时代,与爱不爱相比,能不能通过两个家庭的结合达到某种理想的生活水平似乎才更加重要。
我爸妈经常说他们不容易,让我们早点成家立业,他们就不用那么操心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28岁至今没有谈一次恋爱,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悲哀的一件事,同样对于父母来说,则是失责的一件事。中国式家长:大学前禁止恋爱,大学毕业后希望你马上有个有房有车长的好看工作上进孝顺体贴十全十美而且全心全意爱你的男朋友马上可以结婚。小时候不让早恋,还送到国外,现在又逼婚,父母对于果果显然缺少了应该有的心灵关怀,不要给自以为是的行为加上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一切为了孩子!这是最无脑的狡辩。
或许这是现代大多数青年男女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现在的社会,爱情变得可求而不可遇。如果你问我爱一个人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我觉得我妹妹还是比较幸运的,最起码没有被我妈当成精神病来对待。
其他文章,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