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说“共享经济”这个词实在去年摩摆单车火起来的时候,其实“共享经济思维”,或者说大一点,“共享思维”早已出现在生活中,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比如图书馆借书算是“书的共享”,比如QQ空间和朋友圈是生活经历的共享,比如知乎 得到 网易云课堂是知识共享,比如神州租车,ofo是车的共享。所以,是不是有种“万物基于共享”的想法呢?此书的原版是2010年出版的,外国人先把“共享概念”提了出来,先玩了几年,随后我国的一些企业才开始按部就班的抄一下这个概念,所以现在我国的一些共享还停留在初步的阶段。举个例子:旅行分享。最低端(无贬义)的旅行分享是拍照发朋友圈,再加上点毫无意义的文字(泰国好热啊~~~这我不去也知道好嘛);好一点的是旅行记录,有个Day1~7之类成套的,顺便带点建设性建议般的文字(XXX没有传闻中这么好吃啊,XXX交通工具真方便);稍微高级一点的,是详细的旅游攻略或者经历分享,比如发在穷游网上的“图+文字”形式的文章;现在还有一种就是旅行类的知乎LIVE,这个可能更好一些,毕竟直接用语音来交流更方便一些。国内对于旅行分享的共享就到此为止,而国外还有更进一步的共享方式——背包客网站,找个当地老司机带你玩的平台。不过我相信国内版估计很快就能上线。
书中最后提到一点,作者说未来10年内会出现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基础,“信誉账户”为辅,为人们提供“共享服务”,如物品,技能,知识,劳动力等等。人们通过手机APP,网站登录平台,“信誉账户“显示用户在各种不同的协同社区里的诚信指数,或许会成为人们第二个收入来源(恰好和”知识变现“的概念重合)。这个想法我在书读到一半时也有想过,相关不成熟的建议和意见也就不提了,估计每个人都说得出来,比如共享方式,隐私,信任,评分排名等等。想来也是非常的有趣,期待这样一个平台在未来上线,但想想就就觉得很难做,毕竟涵盖业务太广太多不好管理,而且也没有什么创新的盈利方式。(抽个手续费?投放广告?)
笔记
I.书中核心观点
共享经济出现的背景是人们无穷无尽的欲望导致的过度消费,而新诞生的共享经济能够有效的减缓这种现象,因为共享经济能够让消费者跨越“所有权”直接使用商品或服务,既从一个“拥有者”成为一个“使用者”,这样一来可以节约费用,省去对于物品的保养维护修理的麻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协同经济(共享经济)对于数量有着大量的要求,大量物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能够保证消费者能方便快捷的享受到协同经济;而参与的用户越多,产生的价值就越大,为用户服务的系统也额能更好的运作(这被称为网络效应)
关于协同经济中的信任问题书中有提到,但我觉得没啥用,所以姑且没有做记录,日后想通了再做补充。
II一些其他的知识和观点
- 狄德罗效应:有了好东西想买更好的东西去和它搭配。
- 信用卡(非现金类支付)改变了我们对商品价值的预估,即信用卡(非现金类支付)会助推大额消费,冲动消费并加速消费。
- 把产品从下线到被消费者买到之间的阶段称为“时间沟”,为了缩短这个时间沟,商家会想尽办法来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和欲望。
- 如果一个产品可以被大量人群共同使用,那么产品的需求数量和生产与复制的行为都会降低。如 人们都加入共享单车,他们可能就会卖掉手里的单车或者不再购买新的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