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母,少不了跟朋友请教育儿经,昨天和好友谈起,好友一句话点了自己:照顾孩子不过都是把自己渴望却未曾得到的给她。
可不是吗,对于小弥总会心疼她,怕自己照顾不好她。其实每个妈妈都一样,孩子到来之初有种种的不适和无措,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在我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怕小孩生病,怕她孤单,怕她在最需要人陪时没有人守候在身边。而最看不得的是她受苦。这几天她有些中耳炎,因为耳朵不舒服闹哭时我也会跟着一起掉眼泪,我可以给她自由可以很有耐心的跟她像朋友一样说话商量哄她,但一旦碰到她不舒服我就几近崩溃。守在边上寸步不离,细想下来,其实这些情绪的背后都住着一个渴望爱的小女孩。我仿佛看见小时候那个生病的小姑娘,独自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不哭也不闹只是静静的看着,一片一片数着飘落的黄叶,她感觉自己就像那些黄叶,走到生命虚无之处等待凋零的到来。
虚弱惊慌无措却又只能独自面对,咬牙熬过的滋味就这样一次次的藏在心里深处化做不可说不愿说的硬结哽在那里。
其实也是有机会软化的。在外读书,坚强独立的女孩终于忍受不住长期的感冒折磨脆弱的打电话回家忐忑不安的告诉父亲自己生病了。木讷的父亲无心的一句你在外自己不照顾好自己,打电话给我们只能凭添我们担心,我们也不可能去看你。
心里最后一份柔软深深的埋藏,从那以后,性子中只有强硬的坚强,独来独往,对人也都刻意保持距离,对一切都无所谓。喜欢独处,在孤独中才能感受到内在那份自由。常常觉得自己很男人,事实也是,会有不可发的爆发力在体内随时波动,而我控制它便是远离人群,在经文手作间慢慢化解,别人眼前的风轻云淡,文字里的安静,不过是自我疗伤的过程。
如果孩子没到来,我想一辈子也就这样风轻云淡的过去,宠辱不惊,坚强独立,不随大流,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的国度里生活一辈子。很好很诗意。却不过是在逃避。
而当我面对小弥的到来,心里那些残年旧梗终于翻到面前,逼的我不得不去面对内在那个无助虚弱惊慌的孩子。与其说是害怕看孩子受苦,到不如说是放不下自己曾经的苦和对爱的渴望。寸步不离的守护在孩子身边不过是那个小女孩希望病时有人温柔的守在身边给予面对的勇气。
这些我不曾得到的,所以会希望孩子永远不要面对。只是真相是唯有当我放下心里这个结才能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那股轻盈的守护力量。而我虽然有了母亲的身份,但只是给予了一次机会,让内在那个小女孩走出过去,真正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