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即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人行为富有理性,有的人行为富有感性,有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积极正面影响,有的行为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同的影响取决于行为人的理念及行为方式。
行为方式首先可以分为市场化行为与非市场化行为。
市场化的行为即是行为人按照市场规则表现出来的行为过程,行为方式即是一商品服务为标的进行的交易交换过程,交易交换充分体现了行为人的自主自愿,行为过程与结果对交易交换的双方或各方都有利,体现了行为的公平性,同时由于市场规则具有的自律与他律的一致性,市场化行为也对社会环境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市场规则决定的市场的开放性,促进了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非市场化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与市场化行为密切关联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行为,其行为目的主要是维护市场公平、自愿、互利、共赢规则和弥补市场化行为缺陷,所以这种行为与市场化行为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整体,共同促进了社会进步。
另一种非市场化行为即是体现了人与人不平等关系的行为,具体的表现就是在行为过程中有的自恃强权、有的卖弄聪明、有的卑微自我作贱,有的耍滑、有的使奸,缺乏坦诚自信、没有自我。
这种非市场化行为与市场规则格格不入,行为目的争的就是眼前利益,因此具体行为就是非此即彼、顾此失彼,无论当下还是长远,都不可能做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之所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基本理念不同,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与他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念,就是人与人是否平等、人是否是自然的核心。
毫无疑问,自然是客观的,人的世界是主观的,主观的世界应该就是自主的,人生来就有缺陷,人毕其一生就是在构筑自己主观的世界,追求完美、补足缺陷。
弥补的缺陷是自我认知的缺陷,以致完美是自我内心的完美,但是,弥补缺陷也许容易,但是追求完美就比较难了,因为,如果把完美的方向向外,就很容易犯错,就会强人所难或强加于人、就是自我中心。
所以,人的社会行为就要求以自己为目的,也就是满足自我需求为目的,显然,如果单从生理需求的满足看,就太容易满足了,而心理需求就有了无限的空间,这就要求在具体行为中开放自己、提升格局,可见强调自主不是自我中心,市场化的行为以及与市场化密切关联的行为就充分体现了这些行为特征。
与市场化行为无关的社会行为则是自我中心的体现,强势的、获得现实利益的自鸣得意,弱势的、被盘剥压榨的有的心有不甘而无能为力,幻想着有朝一日翻盘坐庄,变得可以随心所欲,更有一些悲哀的心甘情愿、孤苦自怜。
上述社会行为中,市场化行为及与市场化密切关联的行为才有理性与感性,而与市场化行为无关的行为无论强势的还是弱势的都与理性和感性无关,因为,人的理性与感性都以自我自主为基础,都以追求自我完美为目的,美是人的理性与感性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