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组织行为学,就不能不提到1929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实验。正是在这一实验中,让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不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最佳的方式,而集体利益和被集体所接受和关注更会影响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
霍桑实验之后,更多的群体研究被提上了日程,而实证主义、实验的方式也不断地被学者在群体研究中广泛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结论被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提出,并逐渐形成了《组织行为学》这一门学科。
李育辉,她是中国最早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授之一,而她也致力于这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实践。她不但在为企业做咨询和培训服务,还在得到app上,把他的《组织行为学》制作成课件,供更加广泛的人群是来学习和应用。而这本书《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就是她这些讲课内容精华体现。通过她课件的学习或者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任何企业的领导或者担任着管理职务的人士找到最佳增强团队凝聚性、提高团队效率的方式方法。
不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管理者,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物质奖励的陷阱。使用物质奖励一定会遇到边际效应递减的缺陷。最初始拿到物质奖励的时候,会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作用很快就会消散,而如果再次达到这种激励效果,需要的物资奖励就会成倍的增加,这是任何管理者都无法承受的,也是不划算的。但其实提高自己团队积极性的办法,还有非常多,这也就是这本《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部分“激励个体”所讲述的内容,通过对于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广泛研究,可以从各个层面对于个体提出激励措施。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同,而把错误的人放在错误的岗位上,那一定会引起不必要的负面压力。比如把一个极为活跃、擅长交际的员工放在日常整理文件的工作上,那对他绝对是一种折磨。而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这就是组织行为学最为浅显的理解。当然做到这一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既然《组织行为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他就一定有着大量的理论研究。作为专业书籍,这本书阅读起来还是有着一定的门槛,但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寻求改变的管理者,相信这点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值得付出的。
怎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怎样不让工作倦怠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瓶颈?怎样降低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怎样改善工作环境?怎样招到一个最合适团体的员工?怎样让团体更有凝聚力?怎样构建组织更加有效率?怎样让企业成功转型?怎样处理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对于一个管理者这些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而这也正是这本《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所回答的内容,仔细阅读一定能带来非常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