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星期五晚上,因为这个时候我可以回家躺在我舒服的床上,听着我喜欢的《给未来的自己》。我的高中同学大都是从乡村来到我们镇上读书的,所以她们不能每个星期回家。而我,虽然也住宿,但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回家是对我来说家常便饭。
那个时候的我认为家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宽敞明亮,舒服整洁。考试砸了,回家有小床在等着我,有温热的饭菜会慰问我。有我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景象。
那时候,我想,以后考上了大学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我的家,我的根,我的回忆。
2.
自上大学以来,这个暑假是我待在家乡时间最为长久的一次。差不多有一个月。可是我却渐渐厌恶它。
在广州,东莞,我会在街上看到行色匆匆的行人,他们西装革履,健步如飞。他们惜时如金,他们脸带积极。不自觉地,我的步子跟着加快,我的行动也跟着前进。我知道,要想在这座大城市立足扎根,自己就必须紧跟这个城市的快节奏,不断充电,让自己能和这座城市并肩前行,只有这样才能不被这座城市所抛弃。
而我的家乡,它却是这样的----你走在街上,看到的大多数老人和小孩。慢悠悠使他们生活的常态,知足常乐是他们人生的态度。狭窄的街道挤满了车辆,一言不合就是刺耳的喇叭声。年轻人靠着所谓的关系进入一个稳定的单位,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得过且过。晚上的KTV便是他们的主场。不醉不归,醉了便睡是他们的格言。
我的心底除了排斥还有的就是反感。曾经我以为那个可爱的家乡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这么灰飞烟灭,剩下的全是我不断想逃离的恐慌。我并不是不满安稳的日子,但我反感的是他们自由懒散,不求上进的放任。
我一位亲戚,当初从大学还未毕业之前就在广州的一家企业实习上班,那时的她从学校到公司来回要花上快四个小时的时间,但她从未喊过一声苦。她有干劲,每天都感受到了希望。即使累了筋骨,但满了内心。但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她被迫回到家乡这座小城工作,进入一家单位。刚开始的她也是充满了斗志,想重新开拓一番事业。她也看不起她周边同事得过且过一副不咸不淡的模样。但三年过后,那个曾经肯花四小时还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公司的她,却在三年后每天踩点到公司,曾经的斗志也逐渐被消磨耗怠。她三年的青春就在这座小城中一去不复返。仿佛什么都没变,只是她身边的同事都在这三年中奋斗过后考进了银行,在一线城市买了房。而她仍是一无所获,甚至还失去了当初在外企所积累的英语能力。
她说,真后悔当初回了家乡,三年的青春就这样消失不见,如今想要出去外面重新开始却感到有些害怕。就好像,自己和这个世界脱轨了一样。
家乡有我们思念的乡音,有我们牵挂的家人,但就是没有我们想要的未来。安逸的家乡适合思念,不适久居。它会加速年轻人在思想上的老去,会消耗你的意志,让你在还未察觉的情况变成和它一样,一样地平凡渺小。
3.
或许偶尔,你会喜欢买上一杯星巴克,会到H&M挑一件一两百的衣服。回到家乡,当你和他们逛街却只能去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店买衣服且还要为了几块钱和别人讨价还价半天的时候,你也许会感到一阵不耐烦。当你和他们说你身上的T恤是一百块的时候,他们会赶快劝你说“以后别浪费钱,100块在这里可以买五件这样的T恤了。”你回答说这是H&M的时候,他们反驳你说“衣服都一样,便宜也可以买到这样的。”你闭了嘴,不想再继续和他纠缠。因为你知道,价钱便宜但买不了自己的心头好,再低也不能低了自己的品味。
你想和家里的人谈论余华的小说,但他们却一脸茫然。你想待在家里静静地看完一本哲学书,但家人会拉着你到处拜访亲戚,让你感觉没有停下来的时刻。你想和他们谈论的事情,他们不懂。他们嘴里的滔滔不绝,是你不感兴趣的题外话。你突然感到一阵失落,一些绝望。难道自己在家乡就是个异类?
大多数普通家里的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考个老师或公务员,找份安稳的工作,踏踏实实,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他们总说我们不知天高地厚,总想往外面跑。但试问,难道当初他们就没有过这种想法吗?有的,但因为当初的他们摘了跟头,无法在外面立足,于是只得重返家乡,带着畏惧和悔恨在这座小城度过了一辈子。于是,他们不想我们这些后代重蹈覆辙,便劝说我们留守家乡。
但时代在改变,见过外面的城市便不想再回来,因为我们也想要参与这样的精彩。为何,不愿给我们一丝宽容,容我们折腾?
但有时候想想,家乡真的很好哇。不要加班到凌晨,可以常伴妻儿左右,也能享受清闲时光,但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感觉缺少些什么。
只是这个家乡这个地方,只能给你暂时的安慰,不能给你长久的满足。它真的只适合你在外地用来怀念,不能真的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