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很早以前即萌生了用腿细走北京城,用眼细观北京城,用心细品北京城的念头。可京城的面积实在是超大,京城的历史文化积淀实在是超厚重,而我和我所积累的知识在这座源远流长的历史名城面前又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每每想起这座城市,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涌上来,如:谁是北京的最早居民?北京的洪荒时代是怎样结束的,而文明又是怎样开始的?哪个朝代首先在北京建城建都?至今又有几个朝代在京建都?北京城都经历了哪些故事?北京有多少个公园、景点、博物馆、寺庙、建筑?北京有哪些小吃和老字号?…… 特别希望自己有位考古界的朋友。
故此一直茫茫然不知如何开启自己的京城之行。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先从一点一滴做起。静下心来,细细想过之后,决定从北京的’‘脊梁‘’ ‘’龙脉‘‘、‘’天街’’——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开始。
让自己一边走,一边感受北京古今的温度,与古人、历朝历代的名人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与沟通,探寻与解惑,这应该也可以称之为‘’传承‘’吧。
正文:
‘’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代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全长约7.8公里,是世界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它的壮美代表着北京。
中轴线从外城‘’永定门‘’起,一路向北,穿越正阳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地安门、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贯穿着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故宫)。它也被尊称为北京城的脊梁和龙脉,承载着北京重要的人文和历史价值。梁思成曾赞美道:“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如今,北京中轴线已经向北延伸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此中轴线上。
上世纪50年代,地安门桥下曾出土过‘’石鼠‘’。而在正阳门瓮城内,也有说是在午门或在天桥下面出土过‘’石马‘’,两个毫不相干的物件在中轴线的不同地点被发现了。而子为鼠,午为马,这是不是表明了古人认为北京中轴线就是通过北京的子午线(连接地球南北两极与赤道垂直的线,即经线)呢?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政府曾将北京中轴线确定为天文和地理意义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地球经线。但因没有申报国际认定,没有被国际社会采用。直至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北京中轴线和子午线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其向西偏离的角度为2度10几分,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了钟楼已偏离子午线约300米。
这样的偏离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北京的规划部门测量到了。
2004年,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员夔(kuí)中羽先生准备拍摄北京的全景鸟瞰图,当他阅览北京航空影像图时,猛然发现了北京中轴线不是正南正北的!老先生便一路的探寻研究。
他和测绘部门一起对中轴线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是偏离2度10几分。
他还特意在永定门城楼下做了一次著名的“立竿见影”的试验。他在甬路中央设立了一根2米长的杆子。由杆子的下面,顺甬路中心线向北,粘上一条长6米的黑胶带,代表中轴线指向。当太阳经永定门上中天时,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门子午线。而太阳经过上中天的时间,是在电台播出“北京时间中午12点”的时号上,加上当地时差和当日时差修正后得到的结果是,子午线影子与中轴线黑胶带之间确实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也是2度十几分。
中轴线为什么非正南正北?
夔中羽经过反复的研究、推断、实地考察,最后认为北京的中轴线是以元上都和元大都为基准线的。
元大都(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即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当年忽必烈就是从元上都迁都到元大都,并实行“两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即“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办公,即"夏都"。这说明:当初建元大都时,中轴线是采取了古开平(上都)与大都的连线作为基准线的!
如果确是这样,元、明、清三个朝代的33位皇帝的宝座都坐歪了。
关于中轴线的偏离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当时测量技术水平有限;有说是地球自然状态变化,比如岁差、极移、磁偏;有说是元大都建设工程的总负责人刘秉忠(郭守敬的老师)是汉人,尽管受到忽必烈的信任,但他对蒙古族的统治是很不满的,很可能是他有意将中轴线偏离了正南、正北方向,让他们的江山坐不稳。
至今偏离原因尚无定论,中轴线不知道还有哪些秘密没有被揭开。
老北京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外城共有七个城门(外七),以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为中心,南部正中的城门就是永定门,其它分别对称的是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内城有九个城门(内九):中轴线上是正阳门,其余分别对称的是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在‘’内城‘’里边的‘’皇城‘’有四个城门(皇城四),即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在‘’皇城‘’里套着的 ‘’紫禁城‘’还有四个城门即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老北京城城门的“内九外七”的格局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后城门被开始陆续拆除。解放初期为了改善道路交通又拆除大部分城门,北京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则无一遗存。
从上面第一张图可以看出,老北京城是个“凸”字型结构。这是因为明朝定都北京后的1553年起,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御,抵御蒙古瓦剌部的多次入侵,原计划在京城外再扩建一个回字型外城,但由于财力不足,外城没能包围住内城的四面,仅修建了位于内城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三座城门南面的城墙,使整座城市成为凸字形,外城也因此被称作“南城”。
北京城的建筑格局突出了紫禁城威武核心的地位,彰显了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统治思想。其设计规划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永定门是京城的南大门,也是外城中最大的城门,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于1553年明嘉靖时期,寓“永远安定”之意。
明嘉靖时外城只修建了永定门城楼,清乾隆时期(公元1750年)又增建了箭楼。
永定门城楼是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城楼是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
永定门箭楼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
上图为1902—1905年间在城外护城河南岸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城楼、瓮城。
1957年永定门城楼、箭楼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被整体拆除。
2004-2009年重建永定门城楼,箭楼当时没有复建,据说随着整个北京中轴线申遗,箭楼和瓮城也可能会重建,非常期待。这是北京重建的第一座城楼。
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上方所嵌石匾“永定门”三字,是仿照明代原配石匾雕刻的。
非常巧合的是,在重建永定门城楼的前一年——2003年,人们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永定门‘’石匾。据考证这块石匾正是明嘉靖(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配石匾。现在永定门城门上方所嵌石匾上的“永定门”三字,正是仿照这块石匾雕刻的。天意。
永定门重建使用的城砖,是原来嘉靖年间制造的永定门老城砖。这些老城砖是哪儿来的?据说是1954年,北京三台山危险品仓库建成后,正赶上拆除永定门,城砖就拿来修了仓库的围墙,如今又重新砌在了永定门的城墙上。
重建时,围绕永定门城楼,还修建了一座公园——永定门公园,园内的景观有:城楼、空中广场、里程星、地雕、中华昆仑玉、御道、成排成行的树阵、船型绿地。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
公园为开放式带状型。北起南纬路,南至永定门,西侧为先农坛,东侧为天坛。一条中间石板、两侧灰砖的御道方式铺装的人行步道贯穿南北,与紫禁城的御道相接,成为南中轴标志。地面铺装及休息设施与天坛坛墙风格一致,采用灰砖、青瓦等自然材料,融入南中轴“平正大方,古朴自然”的整体风格。
空中广场靠近城楼的位置用铺就的石材和城砖来体现箭楼和瓮城的位置,也是预留的位置。 广场下是清澈碧绿、波光粼粼、静静流淌的护城河和车水马龙的二环路。
公园非常的亲民,汪星人可以和家人一起逛公园。更是风筝爱好者的基地。
"燕墩"也叫"烟墩"取名燕山、燕京之“燕”字,“墩”意为坚实的基础,象征都城固若金汤。它是城南镇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
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所谓“五镇”,就是按照道家“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理论,为“震慑妖魔,保京城平安”,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设置的五个镇物。东镇:黄木,南镇:燕墩,西镇:大钟寺的钟,北镇:昆明湖的铜牛,中镇:景山。
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到清代,燕墩上竖起了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碑体南、北面分别镌刻乾隆汉、满文字对照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皆出自乾隆手笔。碑文记述了燕京建都的概况。
燕墩下广上狭、平面呈正方形,台底边长14.87米,台面长13.9米,台底至台面高约9米。台顶四周原有高约1米的女墙,现已毁没。墩台西北角有石门两扇,入门后拾阶可登,历45级,通达台顶。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坛。坛上立的方石碑,高约8米。碑下部为束腰须弥座,台座四周各雕花纹五层,分别为云、龙、菩提珠、菩提叶等图案,束腰部分用高浮雕持法精雕出24尊水神像,均袒胸裸足跌座于海水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碑上部是个方形碑盖,四脊各雕一龙,龙身作波曲奔腾状,昂首上扬,似欲飞奔夺宝顶。
燕墩公园是以燕墩为主题的小公园,公园内的景观是燕墩、树木和绿地。公园就在地铁14号线永定门外站西北口的上顶,因周边有施工,现未对外开放。
" 燕墩位于永定门外半里许,官道西", 其石碑是北京著名的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文物。它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北京城南中轴线的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有人认为北京的中轴线应该从燕墩开始,也有一定的道理。
据说,燕墩已与北京中轴线上其他建筑物一起参与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