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的迅猛发展,从以往70、80年代的桑基鱼田式,到90年代工业化兴起,工厂林立,轻工业快速发展,再到如今商厦遍地,互联网科技、金融业、服务业占据深圳产业的龙头。
这部深圳发展史何尝不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缩影。伴随着人潮的迁移涌动,人口和技术与发展相伴相生。
以往在台湾、香港看松山文创园的展览,最喜欢的莫过于与城市建筑相关的主题,会感概两岸三地之间的变迁差异,彼岸仍在嚷嚷在哪里平田征地建商厦,此岸已在反思城市与人之间深刻的关系,反思城市建筑与人的相互回声(一种互动共融的关系)。印象深刻的是台湾象山步道征集全台的策划方案模型,无论老幼中青年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个人都会强调一种与自然相互归依的方式,给人一种平和自在的感觉,即便是一个人走在台湾略带破旧的建筑群之间也能感受到这种平和不急的氛围。只可惜从台湾回来,便很难再找到这种平和的状态。
一切都在追赶的过程中发展,不是说追赶不好,只是这种带点不理智的冲动纯利益导向的行为,带来的是更多暴发户式的宏大叙事的建筑群,有一种说不出的突兀感。
不过也只是一两年的时间,庆幸已有一群人在思考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真正去探讨在这快速更迭过程当中,如何去处理城市建筑与人、与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比较印象深刻的记录一下。希望2月份前也有机会去看一轮双年展。】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18505.html
“对近 30 年来中国城市爆炸式生长的回应:不是要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建筑盒子,而是要打破原先的盒子,重新想象城市。”
“大体量的建筑涌现,现在的城市建筑“用得不够好,也没有以足够公平的方式分配这些空间”
共生村,即是桑基鱼塘式的发展模型,
「音声拼贴」估计是本届双年展最“悦耳”的部分,1000 多个一模一样的音乐盒被编排在一片城市基建脚手架上,每个游览者都可以轻轻旋动音乐盒的旋钮,制造不同的曲调,当数百个音乐盒同时被旋动,更大格局的音声作品便产生了,据说策展人 TOPOTEK1+Rebecca Saunders 的灵感,源自珠三角地区大型制造业整天都在制造千篇一律的同质化产品这一被扭曲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