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大约脑中便是剩下花灯和汤圆了。
元宵节一般都会吃汤圆,说是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虽然,元宵节始于汉代。因汉明帝提倡佛教,僧人正月十五日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汉明帝便命宫中和民间这一天夜晚挂灯,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但吃汤圆却是直到南宋才出现的。当时是以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少许白砂糖,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食用。南宋已懂黑芝麻加猪油是绝加的搭配,要是白砂糖换作蔗糖就更香甜了。
因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称为“浮元子”,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
宋人周必大就有《元宵煮浮圆子》诗记载:“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把汤圆的喻义,煮时形态都说得极致了。
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元宵却不是汤圆。
汤圆一般是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揉圆,馅料或素或荤。而元宵多用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固体小块,蘸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湿成球。
随园食单里的水粉汤圆:“用水粉和作汤圆,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
对糯米粉的做法就都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带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用。”
袁枚的水粉汤圆把南北咸甜各味都说到了。
旧时元宵节习俗是赏灯,猜灯谜,食汤圆。常记起不知哪部唐宋小说说过:猜中了灯谜,就会以元宵作为奖励。当时就好奇,这些奖赏的团子是生还是熟,该如何携走?
在我年幼时,还会一家齐聚,一同合做汤圆,食完去看鱼灯。通常是妈妈揉粉,爸爸备馅料,我们负责做。
我家的汤圆做法不复杂:
1.鱼饼煎好,切丝。
2.萝卜切成丝,下油锅略翻炒后待用。
3.红片糖切成小块,糯米调水和成团子,再包入片糖粒,团成圆形即可。
4.萝卜丝和清水下锅作汤底,萝卜熟后加汤圆,汤圆快熟时,加鱼饼丝即可。
汤圆的馅料多种多样,五味皆有。可我们却特别喜欢用原粒片糖作馅料。汤圆熟后,汤甜鲜。咬一口汤圆,糯米粉做的外皮软、滑、弹牙,而此时的片糖还未完全溶掉,用牙咬碎后,在嘴中的糖粒开始溶化,满口蔗香。
可如今,这一切习俗已经渐归黯淡,连汤圆也少手工制作,而换买冷冻的代替。也不知到下一代,元宵节是否会沦为只是一个口头上的节日。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0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