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5日)
曹凤歧:
时间如梭,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20年过去了。孙教授说了一句,时间哪儿去了。我真的是觉得时间哪儿去了,非常快。我今天很有感触,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简单的历史回顾。大家看了两个短片,一个是宣传片,一个是成立大会,大家看了以后应该很有感触。实际上这是非常简短的说,我们这个中心确实是和别的中心有一点区别。这个区别在什么地方?一个我们是跨学科的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不仅金融,还有法律、保险。这是学校批准的,后面的那个片子也就是中心成立时的录像,时间关系片子没有全放。为什么要成立这么一个中心?要研究改革开放金融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联合了各方面的力量。学校有至少有法律系、保险系都联系,所以我们聘请了孙祁祥,吴志攀做我们的副主任。
另外联合了国外的一些公司、一些学者共同来进行研究。我们聘请了顾问教授,吴志攀讲后面一段,还有第一批聘请顾问教授名单。大家看开幕式,也是在国内金融界最高的人被我们请来。后来聘请了董辅礽、厉以宁、刘鸿儒、梁定邦,萧灼基、戴圆晨(他已经去世了)、高尚全、张肖等做顾问教授,他们真正在发挥作用。高尚全还带研究生做一些讲座,另外聘用一些特约研究员,当时比较年轻的,吴晓求、刘纪鹏、韩志国、常青(研究期货的),当时都把他们请来,开各种研讨会。这是利用各种力量来做。
第二个中心这么多年来,按照我们的宗旨,我们承接了多项国家部委及国内外企业金融机构委托的金融、证券、保险项目。大家知道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国企业管理档案库组建工程”,还有最近教育部重大工程项目,“金融市场全球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事实上还有教育部的股份制项目,都在金融政权研究中心研究的。实际上这些研究不是空的,是为上层提供咨询报告,实际就成了类似智库吧。尤其做监管的像桂君都知道,报告中央,主张合并一行三会,成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上面很重视,专门开了座谈会,专门发了简报。应该说我们对国家真正的金融改革创新包括金融体制等问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我们依托这个中心,出版多部著作、教材都是很有影响。大家看到我们照的一个镜头。吴志攀说那个还是中心未成立的时候《货币金融学》,那时候影响还是很大。它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本叫《货币金融学》的教材,过去叫《货币银行学》,这本著作还是很有突破的,陈岱孙专门写了7000字的序,肯定了我们的金融创新的一些思想。然后开了若干次研讨会,应该说规格很高,规模很大,影响很大。
比如我们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21世纪香港内地金融市场发展研究会》,那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我们就先开了这个会。那时候把中国所有的大牌都请来,包括黄达、高尚全、刘鸿儒、厉以宁,赵海宽,香港的梁定邦,张仁良。后来还有《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请到了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周道炯,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财政部长甘子玉,香港著名银行家邵友保等等,邵友保是很有名的银行家等等。当时在20年前,他首先给了我5万港币让我装修我的中心,后来我聘请他为中心的顾问教授。他非常高兴,原来我们顾问教授的期限的是三年,他后来找我说,曹老师我想永远做,我给了他永久的证书。这位老先生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不知道去世了没有,当时已经80多岁了。
另外中心举办的高级讲座,现在还在进行。前几天我们举行的是第99期,是吴晓求来讲金融理论。他说要讲100期,我说对不起,100期我讲。11月30日我讲100期,实际上我们这个讲座不止100期,因为开始我们也没有按期排,也没有冠名。我算了一下大概有130期,就是每年举办那么多,影响非常大。出了讲演集,已经出了三本,本来还想出第四本,但是没有心思。但是回过头看那些资料非常好,我们还会继续来做。
第一个冠名的是湘财证券论坛,这里面出现陈学荣的名字,他第一次给我赞助。第一个讲的是董辅礽,台上台下全是人,就在这里画了一个背景板。这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都讲,都比较高层,包括董辅礽、厉以宁、林毅夫、刘伟、李稻葵、吴晓求,很多的学者都来了,梁定邦也来过,还有台湾证监会前主席戴立宁都来这儿讲过。
我们的讲座应该说影响还是很大,另外中心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我们是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和中心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很多同学是在中心做项目、出成果的过程中起来的。在座的在中心做过项目或者出过书的同学举个手。
这些人无论在教育岗位,金融证券领域都是主导力量,应该说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实际上我们还承担了其他一些项目,比如起草《证券法》,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很多利用中心来做,那时候打印草稿,都是我们中心来打的。现在《证券法》在我桌子上有一尺高的很多稿件,都是我们中心来帮助做的。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中心这么些年来还是按照我们的宗旨去做的,扎扎实实做了很多的工作,应该说为国家确实提出重大的决策意见,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更多的金融人才。
第二个问题。今天来这里,不是专门说过去,我们要说未来。中心20年做了很多的工作,就是在改革开放做的。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结构调整转型时期、城镇化、对外“一带一路”等等这么一个时期。在这么一个时期我们遇到很大的困难,国内外的重大不确定因素,经济还要增长,结构还要调整,出现很多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在金融方面更深入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支撑这个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今天我们这个会,还是要往前看,还得研究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当前我们研究什么问题?第一是深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改革,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必须要做。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从银行来说处理好中介与资产管理的关系,财富管理的关系。为什么?现在银行已经不好好贷款,因为贷款利差越来越小,他们也去搞理财,搞资产管理,搞财务管理,那还是不是银行?这是一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大家知道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货币应该说大开放,每年增加10万亿,今年可能大概是11万亿,中国的M2存量今年是150万亿,去年的GDP是67万亿,今年也有增加。实际上货币总量和GDP增量比超过2:1,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而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的货币量和单位GDP比是0.53:1,就是5毛3分创造一元的GDP。现在是2:1还多,也就是说我们2元才创造一元的GDP,就出现一个货币之谜,货币哪儿去了?现在看来货币是占压在房地产上,占压在一些过剩的产业上,当然也有一部分被带到国外去。货币回不了笼,以前说货币一年回笼一次,增量不会增,现在出来就回不去了,要发展还要新发,这样行吗?增发货币问题,这事关货币政策增长吗?今年六中全会上要改了,要防风险,没有出现大的政策。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资本市场,这里有很多研究资本市场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我看来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真正发挥调控社会资源、企业资源的作用。规模很小,结构很差。大家只看到二级市场高低,不去看资本功能,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
第四方面是互联网金融。2003年以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是扼杀,还是规范发展,还是要监督,这些都是问题。
第五个现在需要大家注意,现在产生了所谓“区块链金融”,利用区块链来进行金融去中心化,今后货币发行不要银行了。它会造成什么结果?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都不太清楚,必须研究,为什么要研究?互联网金融都没有注意,但是马云一搞忽然就起来。我们要未雨绸缪。
第六个是金融监管,我们提了方案,建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在争论还是很大。通过分业监管下去怎么办?能管了互联网金融?能管了区块链吗?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业务,这些问题应该说必须得解决,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管法叫“谁家的孩子谁抱”,但是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一个互联网金融是综合业务,P2P、支付、保险、基金、证券,谁来管?P2P要不要法律,这些都需要研究。这就说明我们是为了后面更好来研究一些问题,才开今天这个会,不是为了讲过去我们做了些什么,而且下面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个问题,感谢。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大家去看我们的开幕,书记、校长都来了,开各种研讨会他们也来,包括十周年那次会,他们很关心,就是说没有人来关心这个事情是不能做的。
第二个感谢,感谢参与中心研究工作的老师和同学,因为我们的中心没有固定人员,参与项目的是中心的研究员,是中心的教授。很多同学都是参与者,所以在座的很多同学我也要感谢。
第三个感谢对中心支持的单位、个人,包括邵友保、林义相、陈学荣都给中心很大的帮助。开始讲座是湘财证券讲座,这两年我们有基金了,这些大家都是很积极、很热情。还有很多项目,大家也是委托项目,给项目钱的办法以帮助,所以我们必须感谢。
第四个感谢,感谢所有在中心服务的秘书,我的中心没有固定秘书,没有专职的秘书,都是我的同学兼任的。现在请在座的,做过我秘书的举手,这是我们大学第一位秘书,还有一位最先的秘书张辉黎,52岁已经去世了,很可惜,非常好的一个人,辅助我做了很多的工作。
实际上中心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人今年是“”70后”,我的夫人说你还折腾啥,也可能真的不能再折腾了。我想要真的传递下去,要有接力棒,今后要靠你们来做。曹老师能做一天一定要做,做不了没有办法,而且是历史规律,自然规律,希望大家能够承接下来把这个中心继续做下去。因为中心确实是一个品牌,可以说二百多个个中心,我自己说应当不错,应该说还是有影响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研究金融发展和创新中的重大问题,不断为改革开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本文转自曹凤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