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的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认知上的。这个认知不是智商,人类智商是呈正态分布的,但是成就确实幂律分布的,简直是天壤之别。
认知到了一定程度,即使身边没有任何资源,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因为已经有了智识—智慧和见识。
如何成为精英?如何才能拥有大人物一样的见识呢?《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这本书为你揭秘。
一、精英社会的神话
什么是精英?从三个方面考虑:食物链、智识链、幸福链
食物链:普通人心目中的精英就是掌握了核心资源,在食物链上排序靠前的人。但是仅仅从食物链这个维度考虑,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太大价值,因为影响食物链排名的因素:家庭出身、身高长相、运气、天赋和努力、社会关系等大部分是不可控的。纵使你天赋异禀,如果你出生在偏远山区或者是非洲部落,成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智识链:也就是你的智慧和见识,这个不会轻易的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
幸福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我实现是食物链和幸福链在一个高度上统一了。最高级的幸福就是:“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精英的准确定义,应该是看智识水平的高低,而读书是提高智识的最简单的办法,并且最经济实惠,门槛低收费少。
精英水平的道歉:道歉如果期望别人原谅,那么就是想用一封道歉信操纵别人。正确的道歉应该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从而获得了进步的结果,二不应该是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工具。所以你应该关注的不是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是你自己人格的完善。只有当你分析和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你的道歉才配得上被人原谅。在道歉中要告诉别人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反思,你对对方情感的回应;你本来想要什么结果,而因为你的错误,这件事变成了什么结果,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伤害,这是因为你的态度还是因为你的能力;你会做出什么改进。
道歉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这个是你无法掌控的,你只能控制你自己。
有时候你已经有了想法,可是要想说服别人,这个也是一门学问。这就更得读书,要做到从一件事的正反两面都能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就像菲茨杰拉德那句话:你得同时容得下这两个相反的说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二、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
资源的内在价值是一回事,而人怎么利用资源,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就可以给任何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就像一手烂牌,能否打出花来,这就是差别。
要想激发创造性,那么要学会俭省思维,俭省不是吝啬,跟资源的“稀缺”不一样—而是主动的俭省,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是一种思维模式:
- 俭省者关注长期目标
- 俭省者的攀比心理比较弱,不会陷入追逐者绝境
- 最重要的是,俭省者能够最大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
很多研究发现,给一个预算限制,再让人设计一件产品,比没有预算限制的情况下结果反而更好。
如果要什么有什么,你可以利用新资源来实现新功能,那就没有必要去研究什么新方法、新思路了,这样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内部分成一个个小的team,大公司的资源不可谓不丰富,是人为的设置一个限制,逼着员工在一个框架内寻找发挥,就是这个道理。
精英做的工作是有差别的劳动,能给手里的资源增加一个创造性的价值。
刻意练习和功夫在诗外:有的时候外行解决的问题,比内行解决的问题多,原因是本专业专家能解决的问题早就解决了,另外复杂的问题需要用到多个专业知识。
什么情况下刻意练习是有效的呢?
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效果最大,比如网球、游泳、英语等等,在这些领域里面,不需要创造性,刻意练习主要是练习熟练程度。
在没有规定规则而且需要一定创造性的领域里,刻意练习显然没什么用处,比如说写作、编程,练习了再多,如果不懂得思考、不去创造也很难成大师。
并且,刻意练习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方法。
未来哪种人最贵,一是天才,二是多面手,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斜杠”青年,查理芒格所说的跨学科人才。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预言”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你就按照这个想法去做,局面真的就会是这样的。
如果领导者一开始就“误以为”手下这个员工水平比较高,经常给他安排比较难的任务,还跟他讨论公司战略问题,结果这个员工真的就会越来越好;反过来就会越来越差。
为什么“疯子”有时候表现的很好呢?有个“认知抑制解除”,正常人脑子里面都会有无数的条条框框,束缚了你去做很多事情,但是“疯子”却没有这个限制。
三、巨人的工具
呆伯特漫画的作者,亚当斯对于写作的理解,他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是发展了一个系统,不关心某个具体事的成败,不关心单一目标。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系统而做。具体哪篇文章能不能获得收入,有多少读者阅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让这个系统不断发展。
如何让这个系统赢呢?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然后还得再加上一个领域,如果不知道该加什么领域,亚当斯建议练演讲。
指挥官的派头:我对我的世界,要有极端的所有权,如果我的队伍有问题,我自己就会解决,我不会等到某个时候向上级抱怨。反过来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向上级说:“老板,我需要这个”—那我马上就能得到我需要的。
有个理论说我们每做一次决定都会消耗一点意志力,选来选去什么都没干就已经身心疲惫。就像每天刷微博、微信,比上班还累。现在有些人得抑郁症,可能就因为太自由了,表面上什么都可以做,实际上什么也没做,做什么都没意思,也没意义。自律的人每天都有事情干,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怎么自我评估呢?用第三方视角旁观自己。当你手头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能够时不时的跳出自己的身体,去观察自己:我是不是生气了,我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刚才我是不是反应过度了?是不是我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可以经常用自我反思(复盘)的方式。
给前辈铺路:画里也许有你的功劳,但你的位置就是给人提供画布的,这就是学徒要做的事情。从功利角度来讲,可以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投资,与其你欠大人物一个人情,不如让他欠你一个人情。在团队里,比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去做。发现团队里有什么缺点和漏洞,你去补救。想当大人物,就得先当小人物,要想学会指挥,就得先学会服从。用东北人的话说:这就是抬轿子,给高手创造条件,让高手把事情做好—只有这样,高手才能带你玩。
风险投资人的养成:关键词,“主动”。所谓进攻,就是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辨识度,养成一种穿衣风格,别人一看就是你,比如乔布斯、比如扎克伯格。任何时候都要真诚,做真实的自己—而且你不必为此道歉。如果你的真实自我是一个很怪异的人,那你就做这样一个很怪异的人吧。
大圣,此去何为?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四、决策的艺术
我反反复复强调一句菲茨杰拉德的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世界上有好多道理都是自相矛盾的,而且A、B面都能说出很多道理来,该相信谁的?
决策,是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没有固定算法,没有已知的错误,这个时候你怎么选择。
- 看看自己都有哪些选项,想想能不能给自己增加几个选项
- 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向很多人寻求意见
- 从这些选项中选一个
-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有一定的准备
决策,说到底,就是做选择
一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敏感度,他做事就没有分寸,说话就不知轻重,他就无法理解别人的暗示,甚至高级一点儿的笑话他都听不懂。
《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提出一个公式:知识=体验x敏感度
敏感度的意思就是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用体验改造你自己。你通过不断地体验能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概念一旦明确,敏感度就能成倍的增加。也即是如果你脑子里面有一个“重构”的概念,那么你时时刻刻都会想着重构的问题。
但太敏感也不好,要学会忽略,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忽略一些东西。区别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噪声。在琢磨事儿,琢磨思想,才是用到了高级的地方。埃莉诺·罗斯福有句名言:“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想法来自观察,观察需要敏感度,模式识别、见微知著,这些是绝对值得努力提升的真功夫。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在生活中,有些事情你是能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部分。比如控制不了一个能否获得一份新的职位,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写一份最理想的简历。你控制不了姑娘是否爱你,但是你能控制你对她的态度,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情商”这个词的准确定义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比如意志力,遇到挫折不崩溃而保持乐观。
五、数据统治世界
应该选择怎样的购买策略?数学家给出的重要数字是37%。要把这一个月的时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只看不买,第二阶段,过了37%的期限后,一旦遇到比第一阶段好的,立即下手。找对象也是这样,一个青年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的两个阶段的分割点是26.1岁。
每临重大决策,有时候没必要考虑太多细节,还不如当场念两句诗:
- 限定思考时间
- 限定内容长度
- 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笔,不至于让你太陷入细节思维。
时间管理的心法是:你到底想要什么?
喜欢 = 熟悉 + 意外,多看效应的意思就是“看的次数多了,就喜欢了”
熟悉和重复还不一样,重复会导致审美疲劳,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会特别喜欢他。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他乡遇故知”。就像推荐算法,完全新的音乐你不一定喜欢,但是在新的音乐当中,给你推荐一两首熟悉的歌,立马好评度就上来了。最容易获得投资的创业思想,是把过去已经被市场证明可行的一个想法用在一个新的领域。
学习也是一样,“学习区”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既有熟悉,又有新意,刻意练习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你必须主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才能成长。
斯金纳说:人的行为也是这样,设计好激励和奖励措施,他就会听你摆弄。
- 这个人必须自己想做这件事-要有意愿
- 这个人必须能做到这件事,这件事越简单越好
- 你得提醒他做这件事--这就是一般软件、应用和广告做的事。
- 奖励随机化(制造熟悉+意外)
六、智识的尺度
不极端就不可能取得极端的成功,极端,更可能连正常的生活都过不好。好学生乐于遵守各项规则,善于取悦老师,是体制的受益者。极端的学生挑战规则,才能打破常规,获得不一样的成就。
海豹突击队最后能坚持下来的不是身体最强壮的,而是精神最乐观、自己给自己鼓劲儿的人。
- 困难都是暂时的,只不过偶尔发生,没关系,不影响大局
- 这次的失败只不过是因为某个特殊的原因
- 这不是我的错误,不是我不行,只不过我今天的运气不好而已
乐观是一种自我保护,不然日子怎么过下去呢?
给自己讲个好故事,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保持乐观的精神,这是能坚持下来的前提条件。然后,再把大目标分解为各种小任务,把每个任务都游戏化,随时奖励自己,获得掌控感,用一个个小胜利积累进步,这就是通往成功之路。
知识和生产力是一种复利。
读严肃小说能扩展我们对他人生活的了解、迫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同时感知世界,并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小说人物的相似性;
通过小说里的人物过了好几辈子,经历了你自己不可能经历的事情,现在你能设身处地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了,你的认知能力当然提高了。
七、洞见未来
打普通的仗根本不需要特别聪明的士兵,你保持队形就行了,愚蠢化,恰恰是效率的保证。
指引我们行动方向的—我们的目的和价值观—恰恰是我们的历史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