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书改写人生轨迹。
听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本书都像一扇任意门,你想去哪里,都由你自己决定。
对于普通的你我来说,这个世界是冷漠而残酷的。
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往往不易升职加薪,只能赚到微薄的薪水;
没有丰富扎实的学识,通常难以独担大任,只能多年在基层徘徊;
没有足够丰富的内涵,大抵少有远见卓识,只能在随波逐流中虚度年华。
而一旦有了知识和技能的托举,我们的步伐就能更轻快,脚下的路也就变得更宽阔。
年轻的时候,早一点明白读书的重要,多吃点学习的苦,长大后才能拥有更高的起点,少走点人生的弯路。
中年时,婚姻决定生活质量。
其实,婚姻的质量,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你选择的那个人,往往直接决定了你后半生的悲喜。
选对了人,你会在爱意的滋养中愈发幸福明媚;选错了人,你只能在无尽的消耗中,陷入痛苦和无助。
正如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所说:
婚姻我替你们试过了,人生的另一半如果选错了,往后余生每一步都是错。
草率地谈婚论嫁,盲目地选择伴侣,最终需要用自己的一生来买单。
一个不愿与你共担风雨,无法与你深度交流的伴侣,带给你的注定只有委屈和痛苦。
只有找一个对的人,相互理解,彼此珍惜,才能经营出美满的生活。
晚年时,悦己拓宽生命边界。
……
她鼓励孩子们自立,不再事无巨细地操持家务,甚至干脆和孩子们一起,捧着餐具坐在电视前吃饭。
她还摒弃了年龄与身份焦虑,不再关注旁人的眼光和议论,一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随着孩子们长大、离开家,她在独居的宁静中愈发自在惬意,浑身都充满了活力。
平时,除了完成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外,她的时间都用于安排自己的兴趣和欲望。
她像无忧无虑的少女一样,整天忙着读书、看电影、和朋友打电话,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
离婚前,她是家庭的中心,从决定洗床单到预定度假旅馆,都要由她一手操办。
但现在,鸡毛蒜皮的繁琐都离她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神生活。
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让她发现了过去曾被家庭生活掩盖的奇思妙想。
她重新燃起了对写作的热情,决定依据自己不同阶段的经历,创作出自传体小说。
无数想法涌入她的脑海中,她一遍遍回忆着过往的悲欢离合,细细勾勒着小说的脉络。
随后,她正式开始动笔,先后写出十几部优秀作品,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人一旦活成了最想要的模样,便无惧光阴的流逝和年轮的侵蚀。
耄耋之年的她,脸上早已雕刻上岁月的痕迹,却依旧神采飞扬,笔耕不辍。
正是摆脱世俗的桎梏,全心全意地取悦自己,让她获得了无穷的能量,拥有了精彩的晚年。
人生看似光阴漫长,但能为自己而活的时间,却又如此短暂。
我们大多人,前半生的岁月,不是为工作所累,就是为家庭而忙。
等到了一定年纪,站在人生边上回望,才发现我们早在奔波之中,遗忘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在忙碌和繁琐之中,也不要忘了停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等一等那个落在后面的灵魂。
珍妮特·温特森在《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写道:
照自己的意愿一息尚存,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生活。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为难自己,也不必再操心太多,学会把自己当作人生的主角。
一个懂得时刻充实自我,坦然做好自己的人,定会与数不尽的美好与惊喜相逢。
与其他诺奖得主相比,安妮·埃尔诺笔下的故事似乎平平无奇。
她在《悠悠岁月》中,如实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自我的改变,没有跌宕起伏的风流往事,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超前观念。
然而,无论是她的求学经历、婚姻生活还是晚年安排,都引发了无数普通读者的共鸣。
因为,平平淡淡,本就是大多人生活的常态。
我们能走好人生的每个阶段,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便是这一生最好的活法。
哲学家尼采说:
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
生命如一条长河,在不同的河段,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难关。
年少渡己,中年渡情,晚年渡心。
等你穿过万千沟壑,越过百般坎坷,你终会与理想的自己,邂逅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