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家具,我们对于电视柜、茶几都有不同的见解,只要意见和我不一样,我就会很生气、恼火。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不生气呢?
傍晚,水喝完了,于是打电话要了桶水。刚放下电话,老公就说:你看你电话要个水,那语气那么客气,还天晚了,至于吗?我愣住了:我的语气很卑微吗?于是解释到:没有吧,我说话很正常啊,不过和外人说话客气些而已。继而,我有些恼怒:我做错了吗?难道我的语气很讨好别人吗?我接着解释:听你这样说话,让我想到小时后被母亲皱着眉头批评的样子,感觉我又做错了。
只要自己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我就会去评判:是否是我做错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这是图式的作用。小时候,不敢反抗家长,和家长意见不一致时,就乖乖按照家长的意思去做,从不敢争辩。久而久之形成了“意见不一样就是他对我错”的心理地图。很久以来非常不能理解“和而不同”,“不同”怎么能“和”呢?相同才能“和”啊?为什么是小人呢?慢慢才有了改变。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还有灰色地带;很多想法的不同,不是因为对和错,只是因为角度不同而已。我俩的不同在于我们的图式不同,自然理解不一样。
“图式会影响到注意对象的选择。”我听到了老公说了什么,作为一个总是听李老师课的学员,我更要去想一想:他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是什么让他认为我语气十分卑微呢?是他的图式影响到了他对我的知觉,和我怎样说无关。
以上,都是外归因。那么内归因呢?一句话为何会让我恼羞成怒呢?戳中了我的什么痛点呢?脸皮厚一些,心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