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朋友圈里小伙伴们都在刷一句话,这是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此话怎讲呢? 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虽然活到75岁,但一生可能就是行尸走肉的过了。
朋友的弟弟,当年高考失利没考上一本,不服气的他一定要复读。第二年分数虽然提升了,可他还是上不了一本,无奈之下只有上了当地的一家师范院校。
毕业后,家里人好不容易帮他在二线城市找了一个中学教师的职业,这看似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在小伙子眼里却不值一提,一年不到人家就裸辞了,原因是看不惯那些学生的做派。
没辙了,这年轻人觉得上班并不适合他。于是他向家人发誓说要考名校研究生,可兜兜转转又三年,女朋友也换了几任,时间和金钱也没少花,唯独这考研的愿望依旧是遥遥无期。
现在我这朋友谈起这位亲弟,头疼无比,说他好好的工作不干,好好的恋爱也不谈,成天里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彻头彻尾地演变为一个宅男。
都说岁月从未饶过任何人,人一旦过了三十,或多或少会被一些现实问题所困扰,什么车贷、房贷、婚姻、孩子教育等等事情弄得自己焦头烂额,压力之下也就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时候,我们很多人难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过不好这一生?”
“是别人的命太好了,我这人天生没好命。”
其实,人生境遇还真和命运没太大关系,如果你一直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那只能说明你的潜意识没有被唤醒。
在军师唐堂的新书《开练》中,作为国内资深的营销咨询师,他提出了一套潜意识营销的概念,也就是借助潜意识的超级能量,对内可以唤醒自己的潜意识,激发自己强大的潜能,对外可以借助营销技术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从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同时,书中围绕潜意识营销,开展练习,叙述生动有趣,是不可多得的营销心理类实战书籍,但我认为这也是本个人成长类的心灵开悟之书。
即使我们脱离营销的角度来理解书中的内容,也同样可以帮助更多职场人摆脱迷茫。
本书作者唐堂目前是国内知名的营销战略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传奇的催眠师,专注大健康行业营销咨询17年,合作过国内一百多家企业用户。
但此刻吸引我的到不是作者的这些标签,而是他如何做到这些标签的。
说起减肥、考证和职业发展,这或许是我们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生活磨难,最初的憧憬都是美好的,结果却全是心酸的回忆。到底是我们努力不够吗?还是学习不够呢?
唐堂用他的亲身实践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缺的不是学习,是练习。”
首先,在身体方面,他用366天的时间,将一个体重从一个80公斤的油腻年变到拥有10块腹肌的人鱼男,无疑又是一个“现实版”的彭于晏。
其次,在学习方面,他刻意自学在七分钟内记住52张扑克牌,考取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二级健身教练等六项职业资格证,利用大学毕业后的10年,从资深学渣变学霸。
最后,在事业方面,他从一名严重的躁郁症患者成长为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催眠师及营销咨询师,并投资打造了中国健康睡眠领域的超级专家品牌。
从作者自身的介绍来看,他资质平平,并非天才,且家庭环境也一般,究竟是什么练习促成了他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些转变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开练》这本书中找寻改变的源动力,发现和体会那些真实潜在的具体事实,开启全新的营销思维,开练起来,会让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改变,先从改变潜意识开始
潜意识,这个观点几乎贯穿所有文章主线,无论是潜意识营销的三大原理、六大步骤还是九大能量,全部围绕潜意识这个核心进行阐述,可以说认识到了这一观点,便掌握了“开练”的精髓。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日常行为和营销有着紧密联系,这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潜意识的营销。
比如我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我可能喜欢吃清淡的,但是朋友们喜欢吃重口味的,为了让大家都吃上一顿健康的美味,我需要去说服朋友改变主意。
我们去应聘职位,投简历和面试的过程,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营销,你要让对方接纳你。虽然这都不是商品销售,但是无疑也是一种意识的交换。
所以,潜意识营销,即是一种营销学的实用技术,更是一种思维和沟通的方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人并不是理性的经济动物,相反,偏见与生惧来,与直觉紧密联系。
很多人都喜欢喝可口可乐,因为它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就是我们直觉上就认可它好喝。
曾任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罗伯特就自豪地说过:“如果可口可乐的全部工厂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能重新玩真的可口可乐。”
你还别信,这可真不是在吹牛。在美国作家布兰丁的《可口可乐内幕》一书中,就描述过这样一件真实事件。
为了捍卫自已的老大地位,可口可乐公司在二战结束后,即开始了向百事可乐的宣战。
关于两大可乐品牌的交战曾经一度在各大新闻媒体被讨论得沸沸扬扬,两大可乐巨头为了“哪家的可乐更能让你觉得清爽放松”,“哪家的可乐让你觉得更年轻或让你更怀旧”而争斗不休。
为此可口可乐的高管们真是伤透了脑筋,甚至扔掉了赖以生存的“传家宝”,推出了一款全新配方的“新可乐”。
但最终,公众对此并不买账,消费者们放弃了测试口味更好的“新可乐”,宁可选择一个品牌形象让他们舒服的产品。
因此在这场经典之战中,最终促使可口可乐再次在市场份额上超过了百事可乐,这也是形象的胜利战胜了口味的事实。
说到底,就是人们对那个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形象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人们往往会依赖潜意识做出决策。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运用潜意识来进行营销,或者是运用到个人的成长方面,你的人生必然会发生想象不到的改变。
前面提到作者唐堂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实就来源于他的妈妈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这句话犹如咒语一般激励了他的一生,那就是:“越倒霉,越努力,越神奇。”
有人会说,这种话我也会说,可我就是做不到。
其实这句话,为什么在你身上起不到效果,却在别人身上发生了惊人的效果,关键不在于你听,而在于你信不信、做不做、能不能坚持到底。
所有优秀的背后,无一不是苦行僧般的修炼。
在国外的一项调查中,记者采访了45个顶级富豪,其中有23人曾经是竞技运动员,在这些运动过程中,他们学会亮点,一是认识到“长期坚持”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是如何“应对胜负”,尤其是从失败中走出来。
这些富豪往往会主动为失败负责,很少去责怪别人,而是不断地自我反省。
因此,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沦为命运的奴隶。
唯要改变自己的内心、信念与想法,并且将强大的潜意识指引下,就能获得持续成长的能量,很多时候,自己改变了,命运才会随之改变。
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有些人在郁郁不得志时,喜欢发出一句“怀才不遇”的感叹,这世间伯乐太少,我这么有才华的人竟然没人发现呢?
这里,我们暂且不说你是不是有才之人,就算是有才能的人,他如果不具备营销思维或是能将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那生活也一样会过得不尽人意。
书中提到了我们所熟知的伟大画家凡.高,他一生贫困潦倒,尽管有着多幅传世之宝,生前却只卖了一副作品,仅仅400法郎。在他37岁的时候就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另一位著名画家毕加索则不同,他不仅留下了七万多副画作,并且留下了大量财富,遗产总值达到了395亿人民币。
之所有有这样的成就,源于他是一个懂得顺应人心,会讲故事的潜意识营销天才。
我们来看看这位画家是怎样为自己增值的?
首先,用故事来吸引客户
毕加索每次画展都是一场故事大会,通过故事让画商产生心里共情与共鸣。他清楚地知道潜意识的规律,人们对一幅画作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画作本身,更希望了解这幅画做背后的故事。
如果故事足够打动人,那么他们就愿意为之付出高额的代价。
这个原理不单单可以放在营销上面,其实在生活及职场中都可以使用到。
比如作为职场新人,你需要在众人面前和领导做一次汇报,如何获取让领导和在场人员对你的关注,除了具备基础的演讲素质之外,你完全可以用一个新颖的故事作为开头引题,用来区别日常机械式的汇报方式。
再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有些大道理没办法和孩子讲得清楚,你依然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吸引孩子的目光,深入浅出地讲出要点,同时还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其次,用自媒体吸引客户
成名后的毕加索喜欢用支票支付,即便是小额的生活用品也是如此,他认为带有他亲笔签名的支票不仅是等额的现金,还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往远处看,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这如同很多明星会通过微博等自媒体方式迅速吸收粉丝,同时带有明星亲笔签名的纪念品更是异常地抢手,尤其是在慈善拍卖的场合,通常都会以超高的价格被人拍下留作纪念。
虽然我们不是明星也不是画家,但是不得不说,学会推广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人重要了,被人关注了,那么他说的话必然重要,办的事也必然重要,影响力也就随之而来。
两位天赋非凡的画家,一个不善言辞,另一个却擅长于讲故事吸引粉丝,从而成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就不要做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白日梦了,如果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赢得先机,首要的就是推广自己。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形象的塑造。
书中说到,除了名字之外,个人的形象设计就是潜意识营销的第二关键,也是最大的超级自媒体,拥有极为重要的先发影响力。
比如说起费玉清,你就会想到他西装革履的样子,说起乔布斯,你就会想起他的着装三宝“黑色毛衣+牛仔裤+灰色球鞋”,说起徐峥,你必然也会说起他这个大光头是何等有趣。
以前,很多人喜欢使用名片,如今可能更多地会使用微信或是网络上的推送,朋友圈的图片就是你对外推广的一张关键品牌,只要你足够自信,就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路线。
潮流很容易过去,但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是不会淘汰的,从潜意识营销角度来看,风格比好看更重要。
记得我们公司有位销售精英,十多年来她那个高耸入云的发髻从未改变过,很多人问她这样每天盘发不累吗,可对方说:“客户认可我这个形象,我就要一直保持下去。”
果然,这位大姐直到今天都是公司的NO.1,只要她在,没人敢称第一,这就是个人形象的力量。
所以,花点时间和心思来设计自己的个人形象,保证不会错。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自信地说出那句:“我,就是品牌,我为自己代言!”
借势借力,才能创造奇迹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单靠自己的努力很难做到。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叫“马上成功。”这说的是你跑不过马,那么你可以骑在马的身上。如果马跑到第一名,你骑在它身上也就容易得到并列第一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善于接触资源和工具,一个人如果跑一天能够跑10公里就非常累了,但如果你骑车或者开车,那速度就不一样了,如果再坐高铁、飞机就更加轻松,而且更加快速。
所以潜意识营销的关键在于经营人心,在于借势,在于借助那些比你更强大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带着七岁的孩子整理花园,正好有块大石头埋在了土里,父亲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他便要求孩子想办法把石头挪开。
孩子推了半天,石头微丝不动,他就在地上挖个洞,用木棍插进洞里去撬石头,可石头还是一动不动,很明显是孩子力气不够。
孩子告诉父亲自己搬不动,父亲却告诉他,你没有用尽全力,后来孩子真的用尽了全力,连夜别红红了,整个身体都压上去,可石头依旧不动。
就在孩子失望的时候,父亲问他:‘你是不是用尽了全力?”
孩子点点头,父亲温柔地拉起起孩子的手说:“不对,你没有用尽全力,我就在你的身边,但是你却没有向我求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像这个孩子一样,当事情做不到预期的结果时,只能用一句“我尽力了”用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
但判断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谁又规定只允许用自己的能力呢?
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显得,但是别人的力量确实无穷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更多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那么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群体来借势借力:
1、借助家人的力量。
2、借助教练(或老师)的力量。
3、借助同学的力量。
4、借助公司的力量。
5、借助客户(或粉丝)的力量。
6、借助公司的力量。
7、借助对手的力量。
当然,除了以上几类群体,还有其他的平台也可以做到积蓄能量,但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已愿不愿意想,愿不愿意做。
如果不动起来,不进行潜意识营销的刻意练习,一切还是原地踏步,人生照旧恢复平淡。
最后借用军师唐堂的一句话:“学再多,说再多,讨论再多,都不如一个字:练!”
如果我们不甘心平庸的人生,那就请从现在开始练习“潜意识营销”的思维,事实会告诉你,奇迹将在下一个转角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