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我和一位要好的朋友聊天,我提出了平时做事应该本着“要种好公家田,同时也要经营好自留地”的原则,得到他的肯定和赞赏。
今天上班坐车,我又看到了微信写手圈里李娜写的《下班后忙什么,决定你的一生》文章,顿时很有感触,因为我也有很多跟她相同的感受。
怎样经营好自己的自留地呢?成功的馅饼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胡适先生说:“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我想说,尤其是年轻时候的闲暇时间,更应该珍惜,这是你取得各种成绩的必要条件。
很多时候,你从人群中的脱颖而出,其实背后都有隐藏着不平凡的付出,你取得的成绩和流过的汗水往往是成正比的。
我有个朋友说的很对。她说,年轻的时候多学些知识就像是白捡来似的,这个时候头脑一般都很聪明灵秀,如果能努力抓紧用好业余时间,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就不会在几十年以后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很多人,看到我取得了一点成绩后,就都说我是个头脑很聪明的人,只是因为我经常参加各种考试和知识竞赛并取得好成绩。我说“NO”,我并不聪明,只是个智力很一般的人,甚至是比较笨,全靠勤能补拙。想起有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其实,我从小时候起,就经常用两三天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学会别人用半天或一天就能学会的知识,总感觉比别人慢几拍。
记得我念书到了初二年级上学期时,成绩还处在班级的下游,学习效率总是很差,每天坐在教室一整天,到了夕阳西下放学回家的时候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总感觉是在混日子,心里非常羡慕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觉得他们身上都戴着光环一般,让人羡慕。我自己每天也着急上火,于是我开始想办法。我当时数学很差,期中考试只考了48分。我在别人的建议下买了一本好的数学练习册,每天晚上做大量练习题,照着书上的方法一点点地学。有时候,晚上经常是做完一套习题后没等脱衣服就不知不觉睡着了。早晨醒来,又接着背英语单词和句子。每天坚持不懈地,甚至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我还在做练习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后,我的数学成绩开始逐步提高,并当上了班级的数学课代表。因为每次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总在班级名列前茅,于是前后座的同学有不会的就问我。凡是向我问数学题的同学,我都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解答。有些题目不知道他们从哪弄来的,可能是故意想考我,我从不在意,通过认真思考,都给他们圆满地解答出来了。这虽然占用了我不少时间,但也促进和提高了我的解题和思考能力。(至今过去20多年了,当年的同学有的见面后竟然喊我“学霸”,我都不知道这称呼从何而来,可能这几个人就是当年给我出过难题、为难过我的同学吧,哈哈。)
我的数学成绩上来后,物理和化学成绩也就跟上来了。到了中考前夕,我成了班级和年组中的佼佼者。当年考高中,我取得了全县第60几名的良好成绩。其实学习成绩不是主要的,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辛苦努力的过程带来了心理上的自信。这种自信陪伴我很多年,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肯努力都会成功。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以搞财务为主的单位里,听到人家谈论业务话题时经常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很难融进同事们的工作圈子。我于是报名进修了财务会计学习班,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表去上课,风雨无阻,回家之后及时做作业和习题,遇到不会的地方就标注上再去问别人,特别是向比我年长的会计师同事们请教。到今天我都很感谢她们,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一个单位里如果不懂业务知识,是会被同事瞧不起的,比如总有人说:“这个人什么也不是”,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于是我在工作三年后,考上了助理会计师,工作五年后考上了会计师,并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工作之中,比如自告奋勇主动要求主讲会计培训课,积极参与查账和企业资产清算、认真编写财务分析和会计检查报告等,这些令很多同事对我刮目相看。我觉得,其实我非常感谢那些以前瞧不起我的同事,是她们让我更快地成长和进步。想起了“逆境出人才”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没有压力怎么会有动力呢。
本来应该在考完会计师之后继续考注册会计师的,但因工作繁忙和家事太多,中断了我考注册会计师的打算。
考完会计师的第二年,为了帮一位亲友打官司,我有一段时间整天帮他查资料。记得亲友对我说:”你这么好学,就不能学学法律吗?遇到事情我们也能多懂一些” 。 这让要强的我开始学习法律。
电大三年的法律专业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不仅熟悉了经济法商法等,最大的收获是深入学习了民法刑法行政等实体法,以及三大诉讼法。其中三大诉讼法对百姓来说,更为实用。比如公安基层派出所,他们常用的是《社会治安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程序法非常重要。
比如涉及到法院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即使我不是很精通,但最起码知道怎样去咨询以及查找资料,或者做到一点就透。因为有一定的基础,学新的法律知识也容易些。
我们学法律和各种知识,是为了找到与外部世界对话的途径,不做法盲和“睁眼瞎”,遇事会多一些理性,也不至于太软弱。
至今我还经常看央视1套的《今日说法》、央视12套法制频道节目,并经常记笔记。法律知识的学习,令人警醒和增长见识,也获得了很多正能量。其中《法律讲堂》和普法剧场节目就特别好,法理和情理相融,只是几集短剧,就有很多社会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让人们知道什么叫禁区和雷区,也让大家少走弯路。
台湾作家吴淡如说过,“你选择的娱乐方式,不知不觉间决定着你的未来”。对我而言,学习也是最佳最减压的娱乐方式。
我平时除了看书学习以外,就通过看电视节目来放松和减压。
不仅看法制节目,也看中央10套的科教节目。不但扩大了知识面,也开阔了视野和眼界。
看到《百家讲坛》的时候,我把王安石、苏轼、秦观写的一些诗都在笔记本上,并且立刻通过手机在网上百度,看看这几首诗的释义、写作背景,作者的平生简介,以及其他知识的延伸。还有其他人的,比如韩愈、柳宗元、司马光、欧阳修等人的作品和生平,我都很喜欢看。知识在于积累,也能充实生活。
我看娱乐节目的时候,都是带着头脑来看的,所以往往收获很多。因为我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就连看孟非主持的《非诚勿扰》我也记了很多,里面有一期是关于婆媳相处的界限和分寸的话题,我就记在本子上了,受益匪浅。
我还喜欢看电视剧,不仅有言情剧也看谍战片,当然,以历史剧居多印象也比较深。
在看《大秦帝国》第二部的时候,我百度了张仪和公孙衍等人物的生平介绍,在看《大秦帝国》第三部时,我查了宣太后和范雎、白起等人物资料,我以前在听王立群教授讲《中国古代前期史》的时候,就知道长平之战,里面有白起和赵括,有著名的成语“纸上谈兵”“偷梁换柱”。在看关于淝水之战时,知道了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在看《洪武大案》里,深刻了解了朱元璋如何惩贪以及现实的意义,在看《朱元璋》时,百度了“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空印案”等知识,了解了明初的历史。
在看电视节目时,通过百度和记笔记,能加深印象,过后多年也会久久不忘。
知识在于平素的积累,更在于学到有关知识的延伸。通过看电视和学习,让我熟悉了很多政治军事历史知识,以及怎样用头脑来识人断事等。
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不仅是工作中的财会知识,我对其他各种知识也能略通一二,比如法律历史地理文学等,这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充实了头脑,就像俗话说的,“艺多不压身”。
我们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以及在社会立足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俗话说“居安而思危”,不管到了什么社会,有了头脑、知识和能力,总不会失业。
我经常对朋友们说,学的多不如学的精。看书就认真看,并记笔记,看节目就把它看明白。要不,还不如不看,不如不学的好。学习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效果。
学习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让我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感觉到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