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古时启蒙教材《三字经》的开篇。虽然性善论、性恶论、性本无善恶论都有其市场和广泛的信众,但我还是比较喜欢性善论。就像一泓纯净无暇的甘泉,从出谷的那一刻就给了人无穷的美的想象。虽然这种善,比较接近于性无善恶论的思想的单纯,人性的无知,但是单纯在于各人的喜爱,我以为单纯就是善良的表现,虽然人之初时婴儿本身没有善和恶的概念,但是善就是给人带来美和希望的,新生命的诞生给了人类新的延续,也给每个家庭带来愉悦和快乐,这怎么可以说不是善的存在呢?
就好像我特别喜爱听到中国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淳朴的,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感觉无比的自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就算是变坏,也是因为后天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不能坚守道德情操,不能归咎于先天,更不能归咎于父母。
儒家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就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人从一出生到父母教导懂得分辨事物,懂得鉴别美丑,懂得人性良知之后,就要开始要自身学会坦荡真诚,摆正心态,坚守本分,磨砺道德,建立家庭,传承优良家风,做一个对祖国做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这是人生在世的一整套流程。
人心的善良就像一道阳光,给人带来温暖,给人带来前景。善良的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崇,因为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社会如果没有善良的存在,整个人类都将生活在黑暗之中。
然而,现在的社会乌云遮住了太阳,善良所应发出来的光芒暗淡了下来。帮助别人反而受人讹诈,想要有颗善良的心都要时时警惕受到坏人的欺骗和伤害。因为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人人自危,无人再敢袒露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善良就像待宰的小绵羊被捆绑在邪恶的案板上。
善良需要被尊重,善良需要被保护,善良需要争取生存的空间。可是,谁来保护善良?法律用来惩罚罪恶,但是善良被欺骗被伤害始终停留在道德的范畴。法律的三大原则:公序良俗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公平正义的原则,已经被供奉在阁楼的暗箱里,作为新时代的纪念品被封存了起来。
善良在苦苦挣扎,那些正义的力量在哪里?
我心生惭愧,做关公文化这么多年,关帝圣训“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还时时在耳畔响起,《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明训还时时展现在自己的桌头,关公文化“正气正义,正觉正信”的文化理念还时常被我用来做活动演讲中的主题。如今,关公精神的正直何在?正气何在?正义何在?自身不正,焉能正人?难道关公文化仅仅是讲在口头上,而不是用于道德实践中吗?难道关公精神只是用来欺世盗名的幌子,关公正义的大刀仅仅是办公室、大厅里装裱门面的摆设?
关公的精神传承了1800多年,之所以被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儒释道教,士农工商顶礼膜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关公精神是务实的,是真实的,是能够给所有需要祂的人带来守护和安全保障的。尤其是对于善良的人,关公永远是义无反顾、不离不弃的守护神。
正如善良的人受到的伤害一样,关公精神在当今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时代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和污染。一些打着关公旗号的人,力图向社会展示关公放下了正义大刀的和顺的形象,以一种老好人的假惺惺地姿态来诱使善良的人,迷惑无知的人,来为自己沽名钓誉,骗钱敛财。
这些人,我明确地讲,他们不仅不是关公文化的人,而且是关公文化永远不可宽恕的敌人。无论他们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都改变不了虚伪狡诈的本性。因为他们没有关公那种刚直正派、光明磊落、主持正义、公正决断、保护善良的英武气概。这是他们永远学不到的。
这种人在传统文化中有个名词:乡愿。孔子在《论语·阳货》曾讲到,“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指那些对大家都和和气气,每个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老好人的人。由于乡愿总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出现是世人的面前,行为看上去“中规中矩”甚至显得“儒雅”,很具有国学大师的范,但是却很容易扭曲关公文化最本质的属性。关公是中华武圣,与文圣孔子相对。文圣孔子以思想道德教化世人劝人归善,武圣关公以刚直正义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秩序。中国人历来讲文武之道,文修武备,这是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智慧。文和武,各司其职,恪守其道,中华文明才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中的“乡愿”很容易混淆人们对善恶的认知,对正义的迷惘,成为错误的引导方向,这都是很隐蔽但极具破坏性的,在损毁关公文化的忠义形象。
相比这些假冒为善、惺惺作态的人,关公精神中那种正直果敢、敢做敢为的人,更深得传统文化及儒家学说的赞赏。《论语·子路》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思是说,如果找不到能做到中庸的人为友,那就与狂狷者交往。狂者勇猛进取,敢做敢当;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不为。狂狷者,还有“士”的精神,他们有坚强的信念,有独立的思维,有正直的操守,有大义凛然的气魄,有勇往直前的决心。
子贡曾经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他、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好人和坏人有时难以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但是善和恶有时却可以得到最基本的判断。倾心保护善良的人的,那个人也是善良的人,哪怕他为了保护善良的人要做出坚决的斗争,嫉恶如仇,不留情面。关公之所以被以慈悲为怀的佛教尊为“伽蓝护法”,其根本的理由就是“忠义足以护法”,以关公忠义神勇来护持佛法僧三宝的安宁。而那些冷漠麻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人,却往往是罪恶的死党。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一旦到了某一阶段,就会暴露其狡黠的本性,将所有善良而无防备心的人吃掉。
人类需要善良,善良也需要正义的守护。无论正义的力量有多弱小,但终归可以让善良者感受到光明的前景,感受到助人者的荣耀。
善良和正义是人类情和义的体现,是人类的希望,是人类的前景。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祝福善良不要再受到伤害,祝福正义之气充盈人间。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