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家教育部“双减”政策来了!
”双减“政策,减什么?
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中国最缺乏的资源就是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而对于普通妈妈来说,好学校能让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不管是学区房还是机构,家长都在努力。人性的攀比泛滥,你补我也补,你学我也学! 家长逼自己,也逼孩子。
不停地学、不停地补、不停地比较,是家长的焦虑,也是社会的焦虑。
纵观国内现状,“鸡娃”造就了市值千亿的校外培训市场,突然之间“双减”政策出台,这个行业将被产业飓风席卷,众多知名教培机构面临大面积裁员,不能办辅导班,各个机构“去学科化”迫在眉睫,都在往素质教育转型。
突然之间“一刀切”,这场“地震式”的教育改革为了什么?这背后的深意到底是什么?
个人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有三大原因:
一、保障国家高考体系,通过公平的机制对人才进行分层。
我们希望依然能够通过高考体系选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高考把人才进行非常细的分层,选出最高精尖的人才去攻克智能芯片、去攻克航空技术、去攻克高新科技,这些高端的硬核行业需要极高智商的人才,而中国目前的普通科技行业已有国际水准,现在没有攻克的要向科技顶尖的发达国家看齐,甚至要超越,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高考分层选出有潜力的人,但是校外的教培行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考体系。
实际上,每年被211、985学校录取的学生比例是非常少的,组合政策很多,如果说这些上辅导班的孩子,加了“外挂”的孩子,他们抢占了更多的名额,然而,那些极度聪明的孩子,他可能因为没有上辅导班就没有抢到名额,那这些孩子实际上就没有真正地被选择出来,国家也就没有选到真正需要人。
那为什么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且中考上普通高中的这个比例可能在很多地方只有50%,因为国家要建完备的工业体系就需要大量去工厂工作的技术人才,这种技术工作的人才,也需要通过中考、高考这样的体系进行分层出来,所以我们希望高考体系依然能够按照国家的意愿而存在,保障人才之间公平竞争的权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分层。
辅导体系,让通过高考体系的人才分层变得没那么准确,大家都去上辅导班,其实很多孩子上了辅导班也没有什么用,效果不明显,因为大家都在上,所以就去上,结果导致高考分数线越来越高,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消耗,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消耗。
二、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教育行业退出资本游戏。
假设一线城市的公立学校里,一个很优秀的老师,他一年的工资收入是20多万,外面的教培机构跟他说:“你到我们这儿来做培训老师吧,我给你50万年薪,给你打造名师形象。”可能50万年薪,这个老师会不为所动,然后机构开出100万的年薪、200万年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难道不会心动吗?他可能就真的会跳到教培机构。
资本游戏是疯狂的,是逐利的,资本干预就是赤裸裸的盈利性质。优秀的老师,更多都在公立学校里,而教培机构是不可能长期去培养一个老师,这个时候教培机构就会把公立学校优秀的老师给挖干净,公立学校里面就流失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孩子们就只能去校外的辅导班,在那里面才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
另一方面,在教培机构里面,由于资本逐利,家长需要花更多的钱,孩子才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而这个教育本来就是孩子在学校里面就能够接受到的,这个其实就是资本对教育的一种绑架,国家的这个教育不可能全部被资本掌控,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后果!
三、教育的本质不能完全只是应试,留点时间给孩子发掘自己的潜能。
孩子们为了应试,希望考一个好的大学,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现在辅导班太多了,甚至导致孩子在学校上课也认为老师教得不够,把重心和希望寄托在辅导班。这些辅导班几乎完全占据了孩子所有的时间,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这个社会光有成绩能行吗?虽然从名校毕业出来,但是社会综合能力各方面不好,其实未来也不一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而学校的教育理念正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所以现在都不上辅导班了,把时间腾出来,去发现和追逐自己热爱的事情。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博尔特,只要找到他的天赋所在,但在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会很焦虑,不上辅导班我孩子成绩怎么办呢?
我们下一期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