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尽然是我自己?!
读这本书时,三部作品的情节不时飘入脑海,有些怪,感觉像是几个故事的杂糅。盖住作者大名,还以为是一部抄袭之作。好在,最后反转还是一如既往,重新看到了东野圭吾的影子。
不管怎样,一句话评论的话,本书确实没什么惊喜。特权阶层哪都存在,最后也没能接受惩罚,这个设定的背景,让故事的结束,稍显局促。想来,这也是来自于真实世界的特权压力,让这本书,有些不伦不类。
今天反倒想说一下另外3个作品(2部电影,1本书),类似的设定,但每一个都是经典,值得推荐。
第一个故事,《少数派报告》,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科幻悬疑电影。该片于美国当地时间2002年6月21日上映。
电影讲述了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谋杀已经消失了。未来是可以预知的,而罪犯在实施犯罪前就已受到惩罚。司法部内的专职精英们(预防犯罪小组负责破译所有犯罪的证据)从间接的意象到时间、地点和其它的细节,这些证据都由“预测人”负责解析。他们是三个超自然的人,在预测谋杀想象方面还从未失过手。
约翰就是犯罪预防组织的一个主管。但是有一天,约翰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是昔日同事的抓捕对象。约翰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能证明自己清白的那份少数派报告。
这一背景,和《白金数据》的设定基本一致,提前判定有罪,并由此产生主管人员的误判。靓汤的演绎加上斯皮尔伯格的统筹,故事、动作、结局,行云流水。在我的感知中,说这是汤姆克鲁斯最好的作品,也不为过。
第二个故事,《美丽心灵》,由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主演,该片于2001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纳什(罗素·克劳饰)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他的博弈理论,短短26页的论文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他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詹妮弗·康纳利饰)的相助下,与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过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在博弈论方面前瞻性的工作也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除了美丽的爱情故事,电影对纳什精神分裂事实的呈现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数学家,一个特工、一个漂亮的小女孩,3个人格共存于纳什的精神世界。分裂的人格,让他在不同的时间表现出各种反常的举止,行为举止完全不受控制。以至于在获取诺贝尔奖的那一刻,筹委会还在担心他是否具备领奖的能力。
这种人格设定,和本书中神乐的如出一辙,DNA系统的发起人、画家、漂亮的女生,3种人格设定,在看到一身雪白的女生出现时,我好像就已经猜到了结局。
第三个故事,《24个比利》,这是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多重人格纪实的作品。
该书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体内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谈、下棋,互相控制对方的行为,在接受治疗之前的生活极其混乱。
事实上,比利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大相径庭。
比利的身体被轮番占领。当他闭上眼睛,会有守护者里根出来击退施虐者,会有8岁的戴维承受痛苦,还有女同性恋阿达拉娜、流氓菲利普、职业骗子凯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马克等人格。分裂中的比利,显露出各具天赋的一面。其中的几个人格都有绘画的天赋,甚至能卖出不错的价钱。逃脱高手汤姆擅长风景油画,亚伦的铅笔画《克丽丝汀》颇见素描功底,亚伦与丹尼合作完成了《高贵的凯瑟琳》,神秘而又典雅。
随着他逐渐长大,他身上开始分裂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格,这些人格开始逐渐占据他的身体。他们轮流出现,不断制造混乱,最终连负责管理对外人格的阿瑟和里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什么时候是什么人。
真实但复杂的人格群像,第一次让我突破因为《美丽心灵》的故事而产生的对人格分裂的认知。也对可能改编的电影(据说由小李子出演)充满了兴趣。
同样是以人格分裂为背景的故事,我觉得《24个比利》如果能搬上荧屏,一定是很有难度,但又是精彩纷呈的。
3个故事,相似设定(背景、故事),在我读《白金数据》的同时,零零碎碎不时浮现,也不能怪我会产生“抄袭”的嫌疑。不管怎样,东野圭吾的这本书,我注定是要失望了。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影响东野圭吾在悬疑故事中的地位,《白夜行》《解忧杂货铺》《新参者》《犯罪嫌疑人X的献身》《秘密》等故事都曾在第一次读书时惊艳了我,其它的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所以,新书有机会还会再开。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谢谢!
202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