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阳光的地方
那天,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首映,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因为很巧,我刚刚花了一星期看完了这本小说,刚开始对东野圭吾的书很感兴趣,这部电影就上映了。
不能说拍毁了,也不能说完美,我一直觉得,文字里传达的东西,是很微妙的,所以很难用声音和画面完整的展现,这种风险太大了。毕竟,读者有那么多,每个人的理解又是那么不同。
电影的最后,唐川携着一本数学理论书,推开那扇走向光明的门,走向了铺满阳光的道路。可以看出,他是要在陈婧,也就是石泓用尽一切守护的那个女人走进监狱,而石泓的希望彻底被撕碎后,用余生钻研数学,代替石泓实现他的梦想。
但小说的最后,是石泓嘶吼,似乎要将灵魂呕出。电影里的哭泣和流泪,绝望的程度比小说轻的太多了。
所以,电影拍的比小说温情。这部小说之所以震撼,很大程度上是它体现出的深深的绝望。一个落魄的痴迷于数学的天才,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没有朋友,没有妻子,在遇到靖子之前,并不懂爱。衣服常年不变,头发也不常打理,像蜷缩在角落里的不起眼的小草,因为明白自己不起眼,不会被人接受和欣赏,所以选择了逃避。没有人知道他会为解出一道数学难题,闷在家里没日没夜地推算公式。直到遇到了靖子,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关怀,那时,他正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爱,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了。电影在这种温情的细节体现地很到位,但小说没有,仅寥寥几笔,简单地交代了石泓与靖子的相遇。
在石泓发现自己无法靠数学支撑自己的信仰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生命没有了意义,就像遇到了一座山,他怎么也越不过了。但在这个时候,靖子出现了,并且成为了石泓的信仰,成为了石泓生存的唯一的意义。所以,石泓可以为她掩饰罪恶,杀了另一个人,可以代替她去坐牢。在靖子和她女儿亲手杀了她的前夫的时候,悲剧就开始了,这种爱对石泓来说,成了一种命运的负担,这种爱,实在太沉重了。
有很多伤,藏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没被人看见过,不代表它们就不存在。就是这些你看不到的,在最后一点一点的撑起来了你眼前的那个绝望的世界。
善与恶,都有因有果。我始终难以相信至恶和极其的残忍。在极端的矛盾和冲突中,可以感受到石泓冰凉至极的命运的触感,也可以窥见人性的本质。每个人都是需要依靠希望和信仰生活的,能战胜理智的,唯有人性。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电影《模仿游戏》,他是网络的开拓者,没有他,我们如今可能就难以享受信息时代里的种种便利。他是图灵,一位有同性恋倾向的天才。我不是理科生,所以并不很清楚他的那些不朽功勋。我只知道,他奠定了计算机的逻辑基础,亲手铸造了打开新纪元的金钥匙,开辟了人工智能的道路,领衔设计出的密码破译机使二战的进程缩少了至少两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受到同班同学的排斥和欺凌,因为,他一直与众不同,他是天才,他聪敏的头脑无人能及,而且,与他相恋的,是同班的一个男生。他是同性恋者,这在当时,是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的,所以,他因为同性恋被起诉,继而为了避免坐牢而接受了“化学阉割”,两年后,他实用了浸泡过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这样一个天才,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对整个人类的进程来说,无疑是一个损失。没有人是完美的,尤其是天才,他们都有深深的执念,或许,还有一些伤疤,他们孤独的舔舐着自己的伤疤,极力想让它愈合,却又一次又一次被人掀开,甚至,他们还会给他制造新的伤疤。在那个没有阳光的地方,挣扎都那么苍白无力,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脆弱不堪。禁锢了一个人的本性,就是践踏了一个人的尊严,那和扼杀一个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没有阳光的地方,只有伤害、狭隘、绝望。我们都需要阳光,所以我们都需要理解、宽容、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