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爆火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中,一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让许多人泪目,人生中那些至暗时刻、举步维艰的日子,似乎都因为这一句,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高适腼腆内向,李白潇洒不羁,两人性格迥异,却都有相同之处。他们在逆境中尝尽了人间冷暖,又在不得志后得到了释然。
许多人在看完电影后感叹:“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没有一定的阅历,读不懂一首诗,读懂时,早已尝遍人间百味。
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诗,其实就是长大后的人生。
少年,热情被现实浇个透心凉
李白和高适在洞庭湖初遇,不打不相识。这时的李白意气风发,高适壮志满怀。李白还对高适大放厥词:“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李白相信自己能大放异彩,认为不会有人将他拒之门外。他把自己的豪情壮志都写进了诗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在写下《大鹏赋》后,便带着它四处干谒,寻求一个被贵人推荐的机会。此时的李白以为自己才识过人理应被人赏识,在官场上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命运却给了他重重一击。
那些权贵之人在得知李白是商人之子的身份后,不管对方有无才华,一律拒之门外。
在吃了一次次的闭门羹之后,李白终于醒悟:“捷径不会为寒门而开。”于是,只能离开长安。
人生最大的无奈,莫过于壮志满怀,却碍于身份低微,受尽冷眼,仍未能实现心中抱负。
李白的一腔热血遭遇现实的当头棒喝,高适又何尝不是呢?
高适的祖上早已凋落,不得已只能远走他乡。他想借着科考来重振家风,不料,在科考中落榜。而后又想通过舞枪,以此获得玉真公主的赏识,获得进入官场的入门券,奈何他在宴会上只落下一个“打仗不会舞枪”之名,潦草收场。
高适回到老家商丘梁园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蛰伏,一边执笔抚卷,一边认真生活。他寄情于诗词,发出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的感慨。同时,也是自我安慰。
此时的李白和高适如同刚出社会的我们,以为凭着一腔孤勇,就能闯出一片天地,可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此时的他们仍坚信,只要热枕不灭,终有一天能看尽长安的繁华。
中年,历经磨难后的砥砺前行
多年后,李白家道中落,家财散尽,在好友孟浩然等人的撮合下,李白入赘许家。婚后的李白努力考取功名,建功立业,可事与愿违。
许家没落,李白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为了不让妻子失望,所以十年间李白到处拜谒求职,上书给裴长史、韩朝宗,也不断外出云游,去长安、洛阳等地寻找机会。
经历多次现实的打击,于是,李白创作了《行路难》,写下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时来运转,终于在李白四十二岁那年,得到了玉真公主的举荐。随后,他被召回至长安,供奉翰林。
而回到故乡的高适在诗词中写尽苦涩,字里行间充满着惆怅,似乎只有经历过人生坎坷,才明白诗中意味。
也是直到四十六岁,高适被雎阳太守张九皋举荐,高适再次应试,并且一举中第。
此后多年,他开始随军征战,背井离乡地来到边塞,见识到了边塞的大好风光,也体会到了边塞的人间疾苦,创作了第一篇边塞诗《送兵到蓟北》:“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
随后,他连续创作了多首边塞诗,成为了著名的边塞诗人。
在遭遇多重打击时,依旧心怀美好,在孤独中积蓄能量,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所谓的英雄主义,不过是在历经人生的重重困难后,拍后拍身上的灰尘,而后砥砺前行。
暮年,尝尽人间百味后的释然
高适和李白虽是好友,但性格大相径庭。正如同:“不同的人,走上了不一样的路,过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安史之乱爆发,许多人在这个战乱中流离失所,高适带兵平定战乱,从此仕途一路亨通。
哥舒翰兵败投降,潼关失守。高适一路向西狂奔,准备面见唐玄宗。
高适为唐玄宗详解兵败之由,建议驾幸成都,以避祸乱。平定安史之乱后,高适成为三镇节度使。
而李白却没有高适那么幸运了。永王想要自立为王,为了招纳更多的贤士,于是,他三顾茅庐请李白出山。
在这样的盛情邀请下,一直怀才不遇的李白答应永王的邀约。李白踌躇满志,写下“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的诗句。
可命运弄人,永王兵败,李白身陷囹圄。昔日的好友相见,隔着一道冰冷的屏风,此情此景,道尽了“君为座上宾,我为阶下囚”的悲凉。
李白在浔阳狱中写下“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先是称赞高适的赫赫功绩,再表达了自己求救的心声。
高适又何尝不想救呢?可他如今已是朝廷重臣,贸然出手相救不仅救不了李白,可能还会把自己搭进去。
无奈,高适只能伫立在岸边望着李白的扁舟远去。最后,李白顶着反叛的罪名,流放夜郎。待行至白帝城时,收到朝廷大赦的消息,李白乘船返还江陵,大声喊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曾经那些我们以为过不去的坎,再蓦然回首,心中已过万重山。
回望过往,你是否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仍旧坚持上班?是否为了做好一个项目,选择日夜加班?你是否有过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时,不顾尊严和形象的嚎啕大哭?
这些经历如同电影般,历历在目。熬过撕心裂肺的痛苦时刻,会发觉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历尽千帆后的释然。
结尾
禅师有云:“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由年少时的懵懂无知,以为心怀梦想就一定能实现。随着年龄渐长,发现人生不如意是常态,能得偿所愿便是幸运。到最后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才发觉放下,放下心中的负累,何尝又不是一种获得呢?
行走世间,真正能抚慰人心的是心中的那份豁然的格局,而不是时间。
愿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能把苦闷酿成酒,拥有对酒高歌的豁达。
作者 | 小燕,一个爱读书的90后,阅读、阅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