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躺平生活~~~让我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
第一天
上周末,我搬家,第二天休息~~~
最近西安的天气也是热的人快要化掉了,打个鸡蛋在路面估计都能成煎蛋。可想而知搬家的那天有多热。我们叫了一个货拉拉,当然只是送货而已,我们自己从楼梯房6楼搬下来,已经满头大汗了,上了车跟师傅说,开会空调,然后师傅就诉苦,哎呀,你看我们就赚点小钱不容易,空调开着多费,过一会把窗户打开风吹吹就不热了,结果肯定是热的一批。等到新住所,还好有电梯,三下五除二就把东西挪到了新住所。
进来之后赶紧开空调,躺平了~~~等到晚上的时候依然躺平,我告诉自己“嗯,今天你累了一天,应该歇一歇了,没关系的,值得躺平”,然后我就开始看电视剧,一集接着一集,这里暂时没有网络,我是在别处下载的,然后就这么看,很快到了半夜,我想该睡了吧,其实主要是自己下载的电视剧看完了,没有了。这么一天就过去了。
第二天
这一天我休息,参加完别人的婚礼之后,下午三点多到家,依然选择躺平,接着看电视剧,刷视频,脑子里其实什么都没有,这个什么都没有是因为我的注意力都被视频吸引了,我没有其余的精力去觉察我的内心,或者我压根就是在掩藏些什么。
到了晚上的十一点,我老公照例睡觉,他的作息可以说相当规律了,晚上十一点半准时睡觉,十一点开始准备睡觉,闭目养神,偶尔会有时间差,但是95%是这样的,我看着他入睡,关上灯,我放下了手机,打开音乐,深呼一口气,看着他睡着的背影,我哭了~~~
第一次我这么清晰的感受到“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为了追寻什么?”
我的爱人,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原本有时间可以分配给最爱的他们,但是却让短视频、电视剧占据了我大量的生命时间,忽略了身边最爱的存在,我到底是在本末倒置啊。记得罗翔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们害怕独处,不愿意放下手机,是因为害怕听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是的,只有你放下手机,放下这些大量的刺激,你才有时间,有精力去回顾过去,你才能自省。
曾经认为我活着的意义就是每天开开心心的,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但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马承宁老师说:“快乐是短暂的,快乐只是那一瞬,那一时刻,而幸福才是长久的,我们要追求长久的幸福而非短暂的快乐。如果想要幸福的生活,那么就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当我轻声哭泣的时候,
我老公过来询问我“发生什么事儿了,你为什么哭呢?”
我说:“我觉得太浪费了。”
他说:“什么浪费?”
我说:“人的生命本来就没有多长时间,很短暂,可我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了这些对我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我在这些外物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都没有和你好好说说话。”
他可能是为了安慰了,说:‘没事儿,明天不还有时间嘛。”
我说:“明天就是明天的时光了,可今天的已经过去了啊。”
······
然后我们俩就相约安排了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留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娱乐的时间,再安排好学习的时间段,逐渐的去修正自己的计划,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尽力让自己生命的每一秒都做到不后悔。我的榜样是马承宁老师,但是我知道不能要求自己立刻要做到像他一样,这样就是急功近利,太贪心。马老师说过:每一天做一点对自己有好处,但不是那么舒服的事情,这就是在成长。我正在这样去做,相信现在的自己。
如果是换成以前的我,压根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出现了偏差,现在慢慢学习心理咨询,让我自己能够更快的觉察自己的思想、情绪、一丁点的变化,并且在意识到这些变化之后能够做出比较恰当的行为去纠正,也是在用自己的生活践行马老师说的那句话“心理咨询就是在教你更专业的活着”。
为什么我会说“躺平”久了一定会抑郁呢?因为没有目标,没有志向,不知道生活的意义。
抑郁症的人大部分人有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然后人云亦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过着“别人怎样我就怎样”的生活,发着“从来没有真正的为自己活过”的感叹,并不是别人不允许他过自己的生活,而是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像是一艘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航行,你却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航标,只能像游魂一样四处飘荡,随便来个大点的浪花都能拍你入海底,因为你毫无准备,毫无预见性,没有目的地,怎能会有预见性呢?不知道自己驶向何处海域,你就不知道可能存在什么危险,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当没有划定具体的范围,无知的才是最恐惧的,你就会被巨大恐惧所笼罩,最终变成这片海域的游灵~~~最终落下个“天命不可违”形成宿命论的观点,郁郁寡欢。
而且人本能就有一种动力去探索周围,去发展自己,就像小孩一样,人在后天不愿意发展,不愿意学习,是因为后天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有了阻碍。如果我们无所事事,没处释放自己的内在的精力,最后你也会抑郁。——向外不行那就只能向内,积郁中毒。
这并不是说说而已,这是事实,是我见过的很多真实案例。
网上也有人说,“大家最后的归宿都是死,那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不一样的,我不说什么“有的人轻于鸿毛,有的人重于泰山”。我只说死亡的前一刻。
我看过一个疼痛专科医师路桂军的视频,他关注癌痛所以经常参与一些临终的照顾。他讲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教育,生命尽头切莫让爱如此纠结》的演讲。这个演讲可以说让没有经历过他人死亡场景的人更深的感触到死亡这一刻人们的内心真实想法。
我也在想“如果我下一秒就死了,我会不会遗憾?不甘?不舍?还是期盼着早点死?”
其实我的答案我不满意。因为要么是不舍,有很多没有做的,要么是赶快死,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如果真的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我想哪怕我再有多逃避我也是不甘的吧。
是啊,大家最后的结局肯定都是死,很少有人像天山童姥那样的,但是在死亡的前一刻,又有多少人是安详无憾的呢?
一定会有,那么我愿做其中一人。如何做到呢?从现在开始让自己过得无憾。
也有人说:“每天旅游,啥也不干,吃喝不愁,我就是无憾的”。
其实我想问:“你可曾尝试过这样的生活?”——大部分人是没有,嘴上说生活逼得你不得不前进。
你可以给自己整整一年的时间,吃喝玩乐,啥也不干,你看看你的内心是否会安详,是否会在夜晚放下手机后静谧微笑的睡着,还是辗转反侧,焦虑不安,试试看,结果可能和你头脑中的完全不一致。因为人就是由一种本能,就是让自己身上的基因得以最大的发展,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留下足够的印记,更适应这个社会,让自己这个种族变得更强大,这是生物的本能。
人和单纯的动物是有区别,人有社会性,你自己不成长,只能被淘汰,社会就会逼着你不得不学习。这也是现实,没办法。与其被迫,不如找寻到自己活着的意义,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好计划,积极去行动,这是一个成年人该干的事情。
躺平的生活没有什么好处——大部分人其实就是一种逃避。
人一生无非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你觉得哪种更好呢?
我肯定选择“追求快乐”。哪怕看起来有些痛苦的事情,我也可以想办法让他转化成追求快乐,这样的动力会更强,而且对自己更有好处。
好了~~~丝丝絮絮,又叨叨了这么多,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时候看着可能会毫无章法,哈哈,不重要了,这个后续慢慢改进吧,重要的是我愿意记录并与之分享。
跟着马承宁老师学习心理咨询的快乐,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