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你的产品那么好,市场就是不买账?
最近和一位做产品经理的朋友互相吐槽解压。朋友负责的是一款婚恋交友类的产品,这类产品说不上什么风口,但是毕竟庞大的市场在那里,头部的几家活得也都还不错。
据朋友说,他这款产品,不管是操作流畅度还是业务模式都很不错,投资人也非常认可,但就是用户活跃度不温不火的。听他说后,我也下载体验了一下,确实易用性比某网的交互体验友好很多。
讨论一番没有啥结果,只好不了了之。刚好最近看了吴伯凡老师聊产品的文章,名字叫【好产品增长乏力?用这三招打开市场】,或许可以给这位朋友一些启发。
我们都知道,做一款产品的使命要么是为了用户增长,要么是为了创造营收。但是这两个目的常常又是互相矛盾的,而产品经理的一个核心职能就是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点。把握到这一点之后,那我们刚才聊到的用户活跃度不高其实也可以归类到用户增长的问题。
对于一款初具雏形的产品,出现用户增长乏力后,或许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思考:
1. 用户需求的场景是否已经发生改变
关于用户需求,大家经常说需求即场景,脱离场景的需求基本就是伪需求。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场景是千变万化的,因此用户的需求也是时刻变化着的。
对一个从1到N的产品来说,可能你最初发现的用户需求现在已经不明显了或者已经消失了,你需要进行场景再想象。
举个例子,我们都听过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去寺院把梳子卖给和尚?梳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特别有市场的产品,但是如果让你在寺院中售卖,场景变了,需求也就变了。
这个时候你就要跳出梳子的实用功能的束缚,根据寺院这个场景重新定义梳子。比如说,你可以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加持,把梳子作为信物或者礼物传给他的信徒。
回来再说朋友的这款产品,是否受疫情影响,用户的需求场景发生了变化。2020年是在加速在线化的一年,是否可以根据这一改变重新定义需求的场景呢?
2. 产品是否有隐秘的大漏洞
假如有一款产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尤其是从产品设计者来看,都是一款完美的产品。尤其是对于处于某一特定需求的用户来说,它简直是刚需。那可能是什么原因使得它不被用户接受呢?
也许这款产品暗含尚没有被发现的重大漏洞。这里所说的漏洞不是指APP系统的漏洞,而是对于需求把握的漏洞。
据说保洁公司曾经开发出一款专门为儿童使用的肥皂,杀菌效果可以达到99%。很多家长非常喜欢,纷纷购买。
但是一段时间后,有人爆料称,孩子使用这款肥皂洗手后仍然经常生病,经过检测,这款肥皂的杀菌效果远远没有达到99%。
保洁的专家经过调研发现,这款肥皂杀菌效果确实可以达到99%,但是前提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洗手不少于15秒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杀菌效果就大打折折扣了。
这就是产品的重大漏洞,虽然是好产品,但是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问题。
后来经过不断试验,有人在这款肥皂中加入了一种特殊的无毒无害的添加剂。加入这款添加剂后,只要搓手满15秒钟就会变色。这时,孩子洗手就像做游戏一样,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
3.产品在解决用户痛点时,有没有创造出新的痛点
在谈用户需求的时候,经常绕不开的一个词是痛点。所谓的痛点就是如果不解决就非常难受的需求,这也是判断一个需求是否为伪需求的一个核心依据。
但是很多时候,用户遇见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痛点,而是很多个痛点的组合。很多产品的出现确实是解决了用户的某个痛点,但是要么还有遗留痛点没有解决,要么又创造出了新的痛点。
有一家做纸尿裤的公司经过调研发现,50岁以上的成年人当中,有40%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问题。更有甚者,18岁以上的女性中,有1/3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大小便失禁。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这家公司就推出了成人款纸尿裤。满以为是发现了市场蓝海,准备大赚一笔,但是推出这款产品后发现,市场并不买账,销售量非常惨淡。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明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这款产品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啥就不被认可呢?这款产品很明显是遇见了障碍。
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女性确实知道这款产品,但是她们顾虑的是,如果买了这款产品就会被人知道自己是大小便失禁的人,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这就是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障碍。
换句话来说,这款产品解决了一个麻烦,但是同时又创造出了一个更让人难以接受的麻烦。很多人宁愿待在家不出门也不愿意使用这款产品。
了解到这点后,这款产品的负责人对成人纸尿裤进行了重新设计。他把产品设计得更加轻薄,更加美观,与普通的内裤并没有特别的区别,只有你留意去看才能看出区别。并且在销售的时候,把这款产品不是放在纸尿裤专区,而是放在内裤专区售卖。
经过这番调整后,这款产品马上就成为了爆款,销售额发生了指数级增长。
以上分析的这三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它解决的是,为什么你的产品看起来完美,但是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完美的问题。
当你的产品出现,大量的在你看来应该是潜在用户的人,对你的产品却表现出抵抗的态度,这样的问题时,你可以对这款产品做一个简单地检测。
首先,这款产品是不是一个早产儿。是不是核心技术尚未突破,技术和产业生态是否尚未成熟,产品的定价是否不够亲民。在做完初步检测后,可以再深入检测。
其次,你的产品和具体的服务场景是否存在偏差,是否需要重新定义场景。
第三,你的产品是否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也许可以把你产品的亮点全部渗漏掉。
最后,很多时候用户遇见的不是单个麻烦,而是麻烦组合,你是否解决了那个最核心的麻烦。或者说,当你在解决掉某一个痛点的时候,有没有创造出新的痛点。也许恰恰是你没有意识到的这个痛点,让你的产品成为了花拳绣腿。